首页  职场  名人名言

张载名言名句

时间:2014-03-14 11:12:00 分类:名人名言

  张载名言名句

  1、学之行之而复疑之,此习矣而不察者也。故学礼所以求不疑,仁守之者在学礼也。

  2、圣人文章无定体,诗、书、易、礼、春秋,只随义理如此而言。

  3、古者天子既不养兵,财无所用,必大殷富,以此知井田行,至安荣之道。

  4、古之能知诗者,惟孟子为以意逆志也。

  5、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6、见闻之知,乃物交而知。

  7、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8、贫富不均,教养无法,虽欲言治,皆苟而己。

  9、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

  10、诚明所知,乃德良知,非闻见小知而已。

  11、不知疑者只定不便实作,则实作则须有疑,必有不行达理疑也,在可疑而不可疑不曾学,学则须疑,守旧无功。

  12、礼不必皆出于人,至如无人,天地之礼自然而有,何假于人?

  13、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14、天无心,心都在人之心。一人私见固不足尽,至于众人之心同一则却是义理,总之则却是天。

  15、天地之气,虽聚散、攻取百涂,然其为理也顺而不妄。

  16、教者如洪钟,洪钟未尝有声,由叩乃有声。

  17、礼反其所自生,乐乐其所自成。

  18、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同天地之性存焉。人之刚柔缓急,有才与不才,气之偏也。

  19、立本既正,然后修持。修持之道,既须虚心,又须得礼,内外发明,此合内外之道也。

  20、清则无碍,无碍故神;反清为浊,浊则碍,碍则形。

  21、人多是耻于问人。假使今日问于人,明日胜于人,有何不可?

  22、天资美不足为功;唯矫恶为善,矫惰为勤,方是内功。

  23、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24、古之小儿,便能敬事长者,与之提携,则两手奉长者之手,问之,掩口而对。

  25、礼所以持性,盖本出于性,持性,反本也。

  26、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

  27、论学则必期于圣人,语治则必期于三代,至于进为之方,设施之术,具有节级,凿凿可行,非徒托诸空言者。

  28、此天地之仁也。仁人则须索做,始则须勉勉,终则复自然。

  29、学者既知此心,且择所安而行之己不愧。

  30、使蒙者不失其正,教人者之功也。

  31、心既虚则公平,公平则是非较易见,当为不当为之事自知。

  32、欲事立须是心立,心不钦则怠惰,事无由立,况圣人诚立,故事无不立也。

  33、不尽材,不顾安,不由诚,皆是施之妄也。教人至难,必尽人之材,乃不误人。观可及处,然后告之。

  34、常人教小童亦可取益。绊已不出入,一益也。授人数次,己亦了此文义,二益也。对之必正衣冠、尊瞻视,三益也。尝以因己以坏人之材为之忧,则不敢堕,四益也。

  35、人人有利欲之心,与学者正相背驰,故学者要寡欲。

  36、心苟不忘,则虽接人事即是实行,莫非道也,心若忘之,则终身由之,只是俗事。

  37、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

  38、今人为学,如登山麓,方其迤俪之时,莫不阔步大走,及到峭岭之处便止,须是要刚决果敢以进。

  39、学者行礼时,人不过以为迂。彼以为迂,在我乃是径捷,此则从吾所好。

  40、天资美不足为功,惟矫恶为善,矫惰为勤,方是为功。

  41、诚意而不以礼则无征,盖诚非礼无以见也。

  42、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譬之行道者,将之南山,须问道路之出。自若安坐,则何尝有疑?

  43、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44、拂去旧日所为,使动作皆礼,则气质全好。

  45、道要平旷中求其是,虚中求出实,而又博之以文,则弥坚转诚。

  46、大中,天地之道也;得大中,阴阳鬼神莫不尽之矣。

  47、百货亦有全不售时,官则出钱以留之,亦有不可买时,官则出而卖之,官亦不失取利,民亦不失通其所滞而应其所急。

  48、义理有疑则濯去旧见,以求新意,心中苟有所闻,即命名札记,不思则还塞之矣?更须和朋友之助。

  49、天地之道要一言而道尽亦可,有终日善言而只在一物者,当识其要,总其大体,一言而乃尽尔。

  50、君子不必避他人之言,以为太柔太弱。

  51、人谓已有知,由耳目受也。

  52、知之而不信而行之,愈于不知矣,学者须得中道乃可守。

  53、圣人未尝有知,由问乃有知。

  54、人之好强者,以其所知可也。所知多则不自强满。学然后知不足;有若无,实若虚,此颜于之所以进也。

  55、此非可以聪明思虑,力所能致也。然而得博学于文,以求义理。

  56、有急求义理复不得,于闲暇有时得。益意乐则易见,急而不乐则失之矣。

  57、学者欲其进,须钦其事,钦其事则有立!有立则有成;未有不钦而能立;不立则安可望有成!

  58、“蒙以养正”,使蒙者不失其正,教人者之功也。

  59、有志于学者,更不论气之美恶,只看志如何!匹夫不可夺志也,惟患者不能坚勇。

  60、盖稍不敬事,便不忠信,故教小儿,且先安详恭敬。

  61、形而后而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

  62、蒙以养正,使蒙者不失其正,教人者之功也。

  63、古之小儿,便能敬事长者,与之提携,则两手奉长者之手,问之,掩口而对。盖稍不敬事,便不忠信,故教小儿,且先安详恭敬。

  64、人多言安于贫贱,其实只是计穷力屈,才短不能营画耳,若稍动得,恐未肯安之。

  65、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

  66、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

  67、若心但能弘大,不谨敬则不立;若但能谨敬而心不弘大,则入于隘,须宽而敬。

  68、学者所志至大,犹恐所得浅,况可便志其小,苟志其小,志在行一节而已,若欲行信亦未必能信。

  69、穷理亦当有渐。见物多、穷理多,如此可尽物之性。

  70、德性所知,不萌于见闻。

  71、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72、古乐不可见,盖为今人求古乐太深,始以古乐为不可知。

  73、如只据己之闻见,所接几何?安能尽天下之心?所以欲其尽也。

  74、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

  75、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76、以有限之心,止可求有限之事;欲以致博大之事,则当以博大求之,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也。

  77、人虽有功,不及于学,心亦不宜忘。

  78、圣人必以天下分之于人,则事无不治者。

  79、居仁由义,自然心和体正。学必如圣人而后已,以为知人而不知天,求为贤人而不求为圣人,此秦汉以来学者之大弊也。

  80、学贵心悟,守旧无功。

  81、且立志不可大小,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人若志趣不达,心不在焉。

  82、无不知则无知,有不知则有知。

  83、天资美不足为功,惟矫恶为善。

  84、书须成诵。精思多在夜中,或静坐得之。不记则思不起。

  85、为学大益,在自能变化气质。

  86、为学大益在自能变化气质。

  87、道德性命是长在不死之物也,己身则死,此则常在。

  88、人能不疑,便是德进,盖已于大本处不惑,虽未加工,思虑必常在此,积久自觉渐变。

  89、为天地立心,为万民立言,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90、学者学所以为人。

  91、人多是耻于问人。假使今日问于人,明日胜于人,有何不可?

  92、礼即天地之德也,如颜子者,方勉勉于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勉勉者,勉勉以成性也。

  93、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94、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

  95、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而无盗,臂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

  96、寻春何需东郊外,春在千家万户中。

  97、凡人为上则易,为下则难。然不能为下,亦未能使下,不尽其情伪也。

  98、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

  99、居仁由义,自然心和而体正。

  100、学未至而好语变者,必知终有患。盖变不可轻议,若骤然语变,则知操术已不正。

热门文章

重点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