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场  励志人物

中国最具影响力商界领袖(一)

时间:2012-04-01 08:01:00 分类:励志人物

  中国最具影响力商界领袖(一)
  
  八年前,《财富》(中文版)第一次发布“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榜单时,就曾经预言亚洲地区的商界影响力已从日本转移到中国,中国企业家将成为全球商界的重要力量。这种趋势正越来越明显。八年来,以张瑞敏、柳传志、任正非、马云等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家连续多次入选《财富》“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榜单”,他们以中国企业家的雄心和气魄,在全球商业变革中彰显雄韬伟略。
  
  从2011年起,我们将这份榜单的规模从25人扩大到50人后,它正呈现越来越多的变化:全球互联网浪潮席卷下的新兴产业正在催生大量年轻、颇具活力的中国企业家,如腾讯的马化腾、京东的刘强东、顺丰的王卫等。此外,未来五年,势必将有更多的中国企业跻身世界500强,在打造国际化竞争力的过程中,企业领导人所扮演的角色正越来越重要。例如,苏宁的张近东,大连万达的王健林,他们所管理的企业收入均已跨越千亿门槛。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一直是榜单中占主导地位的力量。在缺少资金和资源的重重挑战之中,他们以坚韧的创业家精神和无畏的拼搏精神,推动着自己的企业发展壮大并日益全球化。例如,华为的任正非,联想的柳传志,他们是榜单的“长青树”。此外,在男性主导的商业社会中,才华横溢、一路打拼的女性企业家也越来越多地成为公司的最高管理者,如华为的孙亚芳、格力的董明珠、龙湖的吴亚军等。
  
  无论如何,面对全球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国企业和企业领导者在企业管理实践中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本年度榜单中,我们首次推出了两家公司的“搭档”组合——联想的柳传志和杨元庆,华为的任正非和孙亚芳。正是他们的完美“搭档”,造就了成功的企业,掌舵者决定着企业的方向。
  
  1、任正非
  
  华为公司首席执行官
  
  67岁(以今年3月底满周岁为准)
  
  2011年虽然是个动荡之年,但华为仍然保持了持续增长,在电信网络、终端和服务产业均实现了增长。值得一提的是,在终端领域,华为智能手机出货量居于世界前列。
  
  不愿意接受媒体采访的任正非在2011年几乎没有公开亮相,华为公司公关部门只提供了他2011年底写的一篇文章《一江春水向东流》。任正非在此文中强调自己不太懂管理,但从公司只用20多年就冲入世界500强看,华为自有其独特的发展轨迹。老子说过,治大国如烹小鲜。从华为的成长历程观察,一个新创企业在刚转型为市场经济的大国里发展,也应讲究无为而治。无为而治,相信制度和文化的力量,是企业管理的高境界。从创办之时的员工持股制度、放权自治管理,到2011年的轮值CEO制度,华为在管理上体现了一种共享、信任、授权等现代企业制度的精神。8位公司领导轮流执政,每人担任半年CEO,这在全球企业中很鲜见,但华为成功了,不仅削平了公司的山头,还集8人之力把企业带上新的高度。轮值CEO制度的成功,最关键的还在于有任正非这位灵魂式的企业领袖掌舵。灵魂式人物的存在是把双刃剑,企业基业长青最终还要靠制度、文化和现代企业上层治理结构来保驾护航。
  
  2、柳传志
  
  联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67岁
  
  65岁复出,三年后再度卸任时,联想集团悄然成了世界第二大个人电脑商,并有望今年首度登上个人电脑行业的冠军宝座。作为中国商界的长青树,柳传志一直在创造传奇。去年从联想集团“荣退”的柳传志并没有退休,还担任联想控股的董事长,这是联想集团的母公司,旗下不仅有联想集团、神州数码这样的IT企业,还有君联资本(原名为联想投资,今年3月更名)、融科置地和弘毅投资等企业。君联资本是家风险投资公司,融科置地是地产开发商,弘毅投资则是私募股权基金。柳传志计划2014年将联想控股作为整体在香港上市,这将是一家营业额过千亿的综合控股企业,旗下将包括IT制造、房地产、现代服务业、煤化工、现代农业等五大核心资产,这意味着进入古稀之年的柳传志将打造出中国的通用电气。“事为先、人为重”是君联资本的投资方法论,也是柳传志投资智慧的具体体现。去年,他已经在这个新棋盘上落下关键的一粒棋子,即将原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新兴市场总裁陈绍鹏招进联想控股,领导五大核心新业务之一的现代农业。根据柳传志“三年上市、五大资产”的规划,不久的将来,我们还将看到他更多的落子布局。诚如业界所言:他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3、张瑞敏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
  
  63岁
  
  海尔去年销售额1,509亿元(约合233亿美元),利润75。2亿。在年初的讲话中,张瑞敏提到,从2007年到2011年这五年当中,海尔的利润复合增长率达到了38%。我们知道,正是从2007年开始,海尔开始强力推进人单合一的创新探索。张瑞敏领导着8万多员工,分为2,000多个自主经营体。作为一个基本的组织,每个自主经营体少的不到10个人,多的有几十人,每一个都面对市场和用户,同时动态地协作,创造用户价值。这些自我管理的团队往往专注于某一个或某一类型的客户。在最近接受《财富》杂志高级编辑杰弗里·科尔文采访时,张瑞敏提到:“如果团队成员不喜欢他们经理的工作方式,可以通过投票赶走经理。”
  
  此外,在年初的讲话中,这位63岁的CEO也非常强调现金流对健康运营的重要性。在海尔集团,营收指的是已经收到的现金,而不是已发生的订单,这与传统会计方法不同。而成本则来自制造、销售和其他职能部门。张瑞敏推出的大部分创新,都基于西方管理学课程中的原则。当然,也有一些创新类似于W。L。Gore(一家氟聚合物制造商)这样一些小公司的做法。在科尔文的印象中,“从未听说过有经理人在如此大的规模上进行创新,也没有经理人像张瑞敏那样开放和勇敢。”
  
  他的评价不无道理。据了解,张瑞敏曾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与IBM前总裁郭士纳探讨过管理创新的问题,并画了反映自主经营体的倒三角。郭士纳看了以后指出:“我在IBM干的时候,也非常想进行这种结构调整,但IBM太大,担心发生混乱。”而张瑞敏认为,海尔的三级经营体正是有针对性地解决其中的问题。
  
  在运营海尔长达27年之后,张瑞敏为何还能保持着这样的动力?最好的回答也许就是科尔文在采访中观察到的一点:张瑞敏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幅用相框装好的2002年8月《财富》(中文版)的封面。封面上是一幅沉船的图片,标题为《企业为什么失败》(WhyCompaniesFail)。这篇文章指出,企业失败的原因大部分不是由于不可控制的外力,而是由于管理层的失误,其中包括陈旧的思维定势会让CEO对未来做出错误的假设。
  
  4、郁亮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46岁
  
  在房地产行业的严冬中屡屡创造佳绩,郁亮用行动为自己和万科赢得信任与尊重——2011年,万科销售额达到1,215.4亿元,逆势增长12.4%,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标杆企业。他带领的万科,正以领导者的自我变革精神和创新实践应对未来行业的大变局时代:以产业化为方向,向制造业学习,实现成本控制、产品标准化和管理精细化;其次,现金为王,快速销售,谨慎买地。
  
  5、马化腾
  
  腾讯公司主要创办人、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
  
  40岁
  
  马化腾有“中国互联网业最出色的产品经理”之誉。时至今日,他仍然是公司的“首席产品体验官”。创始人的这种特点,正是腾讯成功的重要基因之一。不过,震惊业界的“3Q大战”,令马化腾反思创业12年来行之有效的思维模式。公司随后召开了10场邀请外部人士参与的“诊断腾讯”研讨会,马化腾宣称公司将进行战略转型:从一家产品公司向更加开放和分享的平台型公司转型。2011年初,腾讯成立了50亿元的产业共赢基金,当年上半年就投资了20亿元。到年中,马化腾又宣布将基金从50亿扩容至100亿,目标是向第三方合作伙伴年分成200亿,再造一个腾讯。腾讯转型成“开放平台”,并不仅仅是应对业界各种质疑的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雄心勃勃的发展战略。(

热门文章

重点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