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场  励志人物

外国名人成功的例子有哪些

时间:2021-05-04 00:00:00 分类:励志人物

  你是否也想找一些外国的成功例子来看看?感受外国的成功文化,体会成功的不同意义。励志日小编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外国名人成功的例子,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外国名人成功的例子篇1:彼德

  彼德是成都为人津津乐道的传奇。原名罗宗华的他,原是四川地道的农村小伙子,半句英语也不会,在他的字典里,根本没有“西餐”这个词儿。然而,短短20xx年间,他居然脱胎换骨变成了另一个人。如今他说得一口流畅的美式英语,名气已是响当当了。

  彼德出生于四川资阳,自小便帮父母干农活。他的父母日夜劳作,却还是村里的穷户。由于家里实在挤不出学费,他读到初一便辍学了。

  他很想脱离贫穷的困境,于是努力学习编竹筐。随着收入的增加,全家人都加入到了编竹筐的阵营里。

  “编好的竹筐送去卖,卖光了,便得走一段长长的山路,买竹子来编。”竹子很长,山路很弯,扛着竹子走十分吃力,一不小心便会连人带竹摔进山沟里,跌得头破血流。

  编竹筐太辛苦了,他不要一辈子当篾匠,于是尝试与父亲沟通,寻找其他的营生。然而,多次沟通换来的却是毫不理解的打骂。16岁那年,在和父亲又一次剧烈争吵之后,他决定离开农村,到城里去谋生。他向邻居借了20元当路费,风尘仆仆地来到了成都。

  那是1996年。彼德这个土里土气的小伙子,站在位于成都九眼桥的劳务市场里,满心憧憬地等人来雇。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到一家小餐馆洗碗,从早上7点开始把手浸在洗碗水里,一直做到半夜12点才休息。

  1997年,他跳槽到一家小西餐馆去当厨工,改变他整个人生的关键人物出现了,她就是玛丽。玛丽是美国人,一连几天光顾彼德任职的这家西餐馆,但却觉得食物很不地道。她向西餐馆老板毛遂自荐,表示可以给厨师和员工进行免费的厨艺培训。彼德抢先报名,和餐馆另外两位厨师一起每天到玛丽家学习。

  彼德学做的第一道西式点心是苹果派,他从中得到的最大心得便是:凡事都得认真,丝毫马虎不得。从原料的选择到烘焙的温度,都得小心应付,一招不慎,全盘皆输。在玛丽家足足学了3个月,彼德不但掌握了许多烹饪原理和方法,原本一窍不通的英文也大有进步。每次去上课,他总抱着一部厚厚的字典,把菜谱上的英文字一个一个地翻译出来,猛学苦记,回家后再细细消化。

  玛丽为他不懈的热忱和刻苦感动了,知道他不是个蜻蜓点水的“过客”,而是准备认真地在烹饪界当个“长驻军”的,就主动表示愿意资助他继续学习。在1999年,彼德选择了一家烹饪专科学校,系统地学习了西餐的烹制技巧。

  20xx年,他受聘到一家西餐馆担任厨师,不久后便因工作表现优异而升任主厨。由于厨艺出色,又善于变换花样,许多人慕名而来,餐馆日日客满。这时,彼德人生的小舟已驶进了一个温暖的港湾,然而,对于心怀梦想的他来说,真正的挑战还没有开始。

  20xx年,他的第一个梦想实现了。他拿出全部积蓄,加上朋友的投资,在成都开设了第一家充满南美风情的西餐馆,由玛丽担任顾问。彼德把“努力不懈”当做终生遵守的“座右铭”。尽管目前已经拥有4家餐馆了,可在成都和北京来回穿梭的彼德,又有了新的梦想,他希望“彼德西餐馆”能成为中国的连锁西餐馆。

  奋斗,是件很具体的事情。实实在在地去做能做的事,哪怕只是编筐洗碗,走好脚下的这一步,才有往更高处走的可能。

外国名人成功的例子篇2:瓦莱丽

  出生背景:父亲因受伤截肢并在她21岁时去世,母亲靠在溜冰场当收银员维持全家7口人生计。

  她现在是:法国发行量最大的杂志《巴黎竞赛画报》资深记者,法国“准第一夫人”。

  资深记者瓦莱丽·特里埃尔维勒(Valerie Trierweiler)一定没有想过,她前半辈子采访别人的次数,会小于后半辈子被人采访的次数。相貌酷似好莱坞旧时代女星凯瑟琳·赫本的瓦莱丽,由于男友弗朗索瓦·奥朗德(Francois Hollande)当选法国总统,成为全球媒体关注的“准第一夫人‘。奥朗德被法国民众戏称”三无总统“:没经验,没特点,没老婆;瓦莱丽亦是地道的”三无女友“:没背景,没家世,没干爹。然而,瓦莱丽对媒体严肃地说:”我不是灰姑娘。“而且,她还表示将以希拉里为榜样,刷新法国第一夫人的形象。

  穷人孩子早当家

  如今47岁的瓦莱丽在法国的罗瓦尔山谷长大。父亲在战争中受伤被截肢并在瓦莱丽21岁时去世,曾是家庭主妇的母亲丧夫后,在一家溜冰场当收银员。在这样的家里居然有6个兄弟姐妹,这让年少的瓦莱丽意识到,只有让自己变强,才可能改变现状。从大学历史与政治专业毕业后,毫无背景的瓦莱丽闯入了竞争激烈的巴黎新闻界,在《巴黎竞赛画报》杂志一步步升任为一名资深记者,负责跟踪报道社会党的活动。自20xx年起,她还开始在电视台主持政治类访谈与脱口秀节目。

  其实早在十几年前,瓦莱丽就与奥朗德在法国国会选举时第一次相遇。当年34岁的奥朗德成功当选国民议会议员,是法国社会党的一颗政治新星,却没有成功吸引美人的青睐。20xx年两人再次相遇,没想到却”再见钟情“。”我立刻神魂颠倒地爱上了这位胖乎乎的、戴着眼镜的社会党人。“瓦莱丽回忆道。此时的瓦莱丽已经历过两段失败婚姻,3个十多岁的孩子均由她一人抚养。但这并不能阻止奥朗德与瓦莱丽的相恋,两人一直秘密交往了5年,直到20xx年瓦莱丽最终公开了她作为奥朗德”正牌女友“的身份。

  不想做主角

  在得知男友获得大选胜利后,瓦莱丽在社交网站推特上说:”我很荣幸能够陪伴在法兰西共和国下一任总统身边,我也始终很开心能够和弗朗索瓦共享生活。“在大选白热化之时,和曾为美女超模的前”第一夫人“布吕尼比起来,瓦莱丽一流的政治记者身份,更让新闻界对她充满了兴趣。然而,瓦莱丽一点也不希望自己成为主角,她拒绝接受媒体专访,认为他们不应转移大选焦点。

  瓦莱丽平时总是戴一副标志性的深色墨镜,给人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性格也显得有些孤傲甚至冷漠。不喜欢她的人叫她”女伶“、’公爵夫人‘或’公主”,至少有两次电台喜剧节目把她刻画成罗威纳犬。对此瓦莱丽付之一笑:“我很喜欢这个称号。”面对外界的种种质疑,她坦然回答:“这其实只是害羞的表现,但人们却指责我,当然让我有些担忧。不过这没什么,既然我可能是总统的伴侣,我就得接受这一切。”

  就算是对于老东家《巴黎竞赛画报》,瓦莱丽也不愿意其随便揭她的“隐私”。当她发现自己的特写照片登上头版头条——标题为“瓦莱丽——奥朗德的迷人王牌”时,她深深地感到自己被利用了。“在我工作的报纸上发现我的照片真是令人惊讶。没有经过我的同意,事先也没有人告知我,我很生气。”她在推特上写道。

  总统的坚强后盾

  “我是个投入其中的观察者。我想留在幕后,观察正在发生什么。”作为一名拥有敏锐新闻触觉和独立思想的著名记者,瓦莱丽是奥朗德背后最优雅而强硬的力量。奥朗德不止一次地对媒体宣布“瓦莱丽是我今生的女人”;甚至在手机通讯录里,把瓦莱丽亲昵地称为“我的爱”。

  奥朗德的竞选团队知道,做出任何决定前征求瓦莱丽的意见是明智之举。她是最保护奥朗德的顾问——瓦莱丽每天会给奥德朗打几次电话,无论多忙,他都会全神贯注地听女友说话。在瓦莱丽的建议下,奥朗德已经减了体重、抛弃了旧式的角质架眼镜,曾经不修边幅的奥朗德现在已经“总统范儿十足”。经过训练后,他抑扬顿挫的新语调甚至让许多左翼党派的支持者联想起当年的密特朗,民调支持率也随之上升。

  大选投票前,瓦莱丽曾向法国《解放报》的记者描述出一个“简朴亲民”的奥朗德形象:他的女友瓦莱丽在普通市场买衣服,在儿子床下找乱扔的袜子;他亲自购物、煮饭,还有打开橱柜从不关门的“恶习”,进屋子也从不关门。这个习惯说明他“没什么需要隐藏的”。这些形象的塑造依靠于瓦莱丽多年的媒体经验——即使她并没有“假公济私”地公开使用自己的电视节目。无论如何,她实在是个能摸清大众心理的睿智女人。

  不会放弃记者职业

  瓦莱丽曾经因为一记耳光而闻名法国新闻界。有一位同事在她面前作出性别歧视评论,女权主义者瓦莱丽怒极攻心,竟然二话不说扇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一直独立抚养三个儿子的瓦莱丽,因为工作和生活中诸如此类的表现,被法国媒体尊称为“铁娘子接班人”。

  奥朗德在3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即使在大选中胜出,他也不会结婚。如令法国不仅罕见地出现“未婚”总统,瓦莱丽也可能因此当不成法国“第一夫人”。但倔强的瓦莱丽早在总统大选时便表示,即便奥朗德当选法国总统,她也不会放弃记者职业,但不会再报道政治话题。雷厉风行的行事作风,以及对总统奥朗德的“成功改造”,让法国民众对瓦莱丽给予了非常高的肯定。

  “和她说话时,人们无法预料她会有什么反应。这让我害怕。我会尽量避免与她对话。”一位奥朗德的幕僚称瓦莱丽是 “母老虎”。可是,这也正是瓦莱丽不可替代的优势所在:要在坚守自我的情况下成功赢得总统的爱,无背景的平民女孩的确要靠“母老虎”的气势才能实现了。

外国名人成功的例子篇3:纳达尔

  在那次世界级的网球大赛开始前,按照惯例要先抽签。抽签的结果很快出来了,有一个小组因为成员大都是实力强大的选手,被称为“死亡之组”。

  一个记者知道这个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了抽签现场,用相机记录下了被抽进“死亡之组”的选手们的表情。除了一些名将之外,大多数人都是掩面叹息。参加这样的世界大赛的机会非常难得,谁不想走得更远?可是,看着这个强手如林的小组,很多人都近乎绝望了。

  “我的命怎么这么不好啊!苦练了这么多年才得到这么一个机会,可第一轮的对手都这么强大,这比赛还怎么打?”一名球员的情绪有些激动,几乎是低吼着说道。一时间,被分在这个小组的年轻球员们聚在了一起,都感叹自己的命运太差,居然阴差阳错地进入了这么一个小组。

  就在这时,记者发现一个小伙子默默地拿起球袋走开了。记者清楚地记得,这个叫纳达尔的小伙子也是这个“死亡之组”的一员。他很好奇,为什么在别人都抱怨叹息的时候,他却一言不发地离开了?

  记者悄悄跟着纳达尔,发现他正在僻静的角落里反复挥拍,不断地纠正自己动作上的错误。“你都这么不走运被分进‘死亡之组’了,还训练干吗?”记者一边走过来,一边说道。

  “我不知道别人是怎样看待命运的,我只知道,一个人只要努力,就能为自己赢得好运!”纳达尔酷酷地说完之后,再也没看记者一眼,而是继续练习。记者站在旁边,凝视着这个面露稚气的年轻人,反复咀嚼着刚才的那句话……

  正式比赛那一天,纳达尔刚上场的表现相当一般,对手的实力明显比他强许多,得分几乎是一边倒。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观众们渐渐发现纳达尔打起球来非常拼命,很多大家以为肯定接不起来的球,他都能不可思议地接住。尤其是在对手打出一记漂亮的反击之后,所有人都认为纳达尔跑不回去了,可谁也没想到,纳达尔竟然飞身扑了过去,抢在球落地之前又打了回去。

  现场鸦雀无声,一片寂静。脸上沾满了泥土的纳达尔吹了吹手臂伤口上的细砂,捏紧拳头大吼一声,对手彻底被纳达尔的气势压倒了。

  那天,对手输了,不是输在技能上,而是输在精神上。坐在看台上的那个记者也看得目瞪口呆,好不容易回过神来之后,他立刻赶回住处,将当天的比赛情况发回了总部。

  那次比赛,让初出茅庐的纳达尔一战成名。

  多年之后,已经成为纳达尔忠实粉丝的记者在自己的文章中写道:“我崇拜纳达尔,不是因为他的技术,而是因为他的精神。是他让我坚信了这样一个真理——只要你肯努力,你的命运必定会随之改变。奋勇向前的人,都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命运。”

  我们不能决定自己的出生,但我们却能决定自己的一生。奋勇努力的人,手上都握着通往好运的金钥匙。

热门文章

重点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