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青年创业成功案例3个
时间:2022-01-08 00:00:00 分类:成功励志
农村青年是农村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青年人才身上凸显出鲜明的成长性、创造性、流动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着农村青年人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农村青年的创业意识,提升农村青年的创业能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以下是励志日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农村青年创业成功案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农村青年创业成功案例篇1:穷小伙儿六年打拼赚了500万成家,立业,今天的袁文斌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家。不再漂泊,不再是那个贫穷的少年。十三年,那是一个很长的故事。
文斌,29岁。山东博兴汉子。现在北京经营一家属于自己的雕塑工作室。十三年前青年创业成功案例,就跨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投奔京城里有个雕塑工队的本家叔叔。当时的他,和京城里无数个民工一样,除了希望,一无所有。
袁文斌:“剪票口一出来,感觉到北京站以前的特别多的霓虹灯,大城市大都会嘛,这就是北京,太好了。”
然而,一走进叔叔的工队所在地通县,刚兴奋不久的袁文斌开始失望了。
袁文斌:“这不是农村吗,还不如我们县城,刚开始感觉挺好的,最后怎么是这样呢。”
通县位于北京的东郊,当然不能同袁文斌看到的繁华市区相比。而叔叔的雕塑工队正是在这个偏僻的地方,袁文斌渴望城市的心感到一阵失落。青年创业成功案例安排工作时,从没接触过雕塑的袁文斌被分为小工,从给人端盆洗盆和泥巴开始做起。一个月只有一百块钱。
袁文斌:“那时候我16、17岁正是能吃的时候,几个月下来以后,觉得自己兜里的钱也不多了,叫到外边的自由市场买了蒜,几毛钱一斤,或者是自己买几个馒头。”
生活艰苦可以不说青年创业成功案例,别人的白眼让袁文斌心里更难受。当时,工队里领班的大工怕袁文斌学会手艺抢自己饭碗。
袁文斌:“他不让我学上石膏,当时年轻吗,一气之下说了一句很傲的话,我说我不可能翻石膏,我一定要跟老师一样,我要玩泥巴。”
一个不让学,一个偏要学。做雕塑必须先要会焊架子,袁文斌就眼睁睁地看着他电焊。
袁文斌:“当时看了一下午,晚上眼睛就疼,睡不着觉,眼睛里面像灌了铁沙子一样,趴在床上,弓着腰,两只手捂着眼睛,流了一晚上的泪。”
中央工艺美院袁文斌的老师刘少国:“我们叫眼里面有活。比方说青年创业成功案例,雕塑做了一个多小时的,北方比较干燥,他就马上给你喷水,保持泥塑的湿润性。”
中央工艺美院袁文斌的老师刘少国:“这个时候我跟他讲,你可能需要到美院去学一学。”
袁文斌:“我觉得必须要上学了,你干小工一辈子有什么出息。来到北京了要圆自己的梦。”
喜欢上雕塑的袁文斌梦想着通过上艺术院校进修来改变命运。于是青年创业成功案例,95年中央工艺美院里的雕塑制作专业招进修生时,20岁的袁文斌坐不住了。
袁文斌:“白天晚上有活人家不加班,我也加班,因为我觉得我要上学,我要多挣钱呀。
可进修的学费,又怎能是一个小民工能够轻易拿出的?”
袁文斌:“我自己攒了七八百元钱,再说我还有从老家一起来的,我就跟他们借了点不到1500元钱。不够,学费是3500元钱。”
无奈之下,袁文斌只有向叔叔张口借钱,但叔叔并不赞同他的想法。
袁文斌:“当时从小庄坐382(公交车)。车票是八毛多钱,他坐在前面,我没钱,我以为他能给我买票呢,到下车的时候,人家售票员把我喊住了要查票,他只有买他的一张票。车上人觉得咱穿的破烂的,是农村的孩子,人家都是蔑视的眼光看你……”
袁文斌:“我觉得钱非常重要,在大城市里没有钱寸步难行。所以说我上学的愿望更强烈了。”
青年创业成功案例只有靠自己,袁文斌不再开口向任何人借钱。可是眼看离招生期限快到了,剩下的1000多怎么办呢?袁文斌只能豁出去了。
袁文斌的昔日工友木海勇:“他准备上学,没有钱上学,然后去卖血。”
袁文斌:“马上再有两三天就不招生了,我很着急,正好学校有义务献血,我就自告奋勇说我去。听说能拿1200,那对我可是钱呀。”
仗着年轻力壮,袁文斌用卖血的钱凑够了学费。
袁文斌:“血站那边给了我们吃的,两个鸡蛋,一个面包,一包榨菜,那是我在北京吃的最好的。”
中央工艺美院袁文斌的老师刘少国:“后来才知道青年创业成功案例,事后听说他卖血这个事,我当时,有点复杂,有点难受。应该可以想想别的办法,跟我们讲一讲,大家可以帮一帮。”
就这样,不甘心只做民工的袁文斌靠自己迈进了梦寐以求的艺术学府。学校的住宿费太贵,他就和叔叔商量,住到工队的工棚里,课余时间用打工换每个月200块钱的房租。开始了半公半读的生活。可叔侄的感情却依然没有缓和,只有另一个叔叔的关心带给他一丝温暖。
袁文斌:“我感冒的时候,他连问都不问。我本家一个二叔,给我端了一碗面,烫了一碗鸡蛋,反正也没吃。反正我觉得挺委屈的,我觉得我上学没错啊……”
中央工艺美院袁文斌的老师刘少国:“他在翻制模型这一块,有很多实践经验。你可以跟他同时合作,哪地方要加,哪地方要剪。”
袁文斌:“在美院上课的时候,我是去的最早的一个。”
中央工艺美院袁文斌的老师刘少国:“一边打工,一边上课。他是想改变自己的命运。”
就这样,日子穷苦而平静地过去。三年进修快要结束了,98年毕业时的那个秋天,23岁的他在一次同学聚会上遇到了现在的妻子,新疆姑娘胡媛。甜蜜的爱情给他6年的流浪生活带来少有的温暖,但同时也消磨了他创业的锐气。
袁文斌:“毕业以后,心气很高了,小活儿不愿意干,大活呢接不着。”
袁文斌的妻子胡媛:“状态比较低沉,主要的经济来源都靠我。”
袁文斌:“我爱人每天出去上班。”
袁文斌的妻子胡媛:“每天他在家里看电视,从早上看到晚上。”
三个月之后,袁文斌再也呆不住了。他开始动手,靠给自己和妻子做雕像来打发日子。
这半年的现实生活大大打击了袁文斌的心高气傲。他开始频繁地打电话找生意,青年创业成功案例联系学校的老师和客户。不管大小,只要能挣钱。终于,99年的春天,老师给他介绍了毕业后的第一单生意,舞剧《大漠敦煌》剧组的一批道具。
胡媛:“我们当时都很高兴。袁文斌他肯定比我还高兴,他觉得可以接活,养家糊口了。”
袁文斌:“价格也不高,两三万。”
为了省去60块钱一天请小工的费用,妻子辞去工作,给丈夫干起了小工。
胡媛:“三天之后我就辞职了然后全身心投入工作。”
袁文斌:“一个女孩子,就干这种卖力气的活,反正心里更不舒服。”
两人相依为命,认真地做完了第一笔生意。青年创业成功案例拿到工钱后,夫妻俩高兴地买了第一部家电——14寸的小电视。20xx年,两人在北京通县开了自己的一家小工作室。而随着北京城市建设的发展和无数住宅小区的出现,袁文斌看到了雕塑在城市环境建设中的巨大潜力。
袁文斌:“我做的雕塑是跟城市雕塑结合的,跟环境结合的。市场需要什么,我就做什么。”
并且他开始大胆采用在雕塑中很少出现的砂岩材料来代替石雕。
中央工艺美院袁文斌的老师刘少国:“出来就是石头的效果,但是它是人造的。青年创业成功案例而且石材的开采,经济上成本比较高。推广起来也就有难度。人造砂岩就大大缩短了制作周期,大大降低了经济成本。”
袁文斌的合作伙伴冯英澍:“我们在招标的时候,一个设计稿,四五个人,两天不能出门。给他们买方便面。我们回回都是第一个送去,全都是最好的效果。”
与市场的主动配合,对雕塑材料的熟悉和大胆尝试,再加上美院进修时练下的手艺,使袁文斌在雕塑市场上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客户。20xx年他的工作室雇了七个小工,运作开始走上正轨。平均年收入几十万。今年8月份,他又接了一笔生意,20xx年长城国际巨星演唱会,客户订制了200个布置会场的兵马俑,制作时限是10天。价钱是20万。可他这不算大生意。
农村青年创业成功案例篇2:农村小伙他乡创业随着经济的增长,时代的变迁,市场上大大小小的生意有很多,每种生意都会有成功者,今天小编为读者朋友们带来的创业成功故事来自于一位修鞋匠的故事,别看是小小的、不起眼的生意,其实这生意挺火爆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
丈夫刁奎超在给顾客擦鞋。在二马路有一家龙福鞋店,老板刁奎超今年只有27岁,他和爱人孙娟娟是一对80后的年轻小夫妻。这对80后小夫妻来自鸡西,刁奎超从在家种地务农到在异乡当上小老板,夫妻俩的创业之路喜忧参半。
农村小伙,他乡创业。作为一名在城市打拼的农村小伙,刁奎超对记者说,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在家务农种过地,也进城打过工。16岁时,他就帮家里种地,19岁时进城打工,在饭店当过服务生,当过理石工人,学过后厨。他说自己书念得少没文化,唯一有的就是肯吃苦不怕累的精神。
22岁那年,刁奎超和孙娟娟在农村老家结了婚。婚后,刁奎超认为家里地少,种地也不赚钱,而外出打工的经验让他认为,给别人打工不如自己干点儿什么。采访中,刁奎超对记者说,那时年轻,什么也不怕,脑子里有了想法就想试试,到外面去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刁奎超身上有着农村小伙踏实肯干、不怕吃苦的劲儿,虽然年轻却很有头脑。既然想到大城市闯闯,刁奎超没有眼高手低地先来选择想干什么,而是考虑自己能干点儿什么。
最后,夫妻俩经过思考和商量,决定开个修鞋店。两人之所以选择修鞋、擦鞋这个职业,还要从孙娟娟的哥哥说起。多年前,孙娟娟的哥哥就来到鹤岗从事修鞋这个职业。两个人看哥哥干得不错,生意也很好,而且这个职业一般人都嫌脏嫌累,不愿意干,他就动了想和大舅哥学手艺入行的心思。最重要的是,刁奎超认为自己选择修鞋这个职业投资不大,风险小,而且靠手艺吃饭,也算是一门技术活。两人决定就从这别人不愿干、又脏又累又不起眼的修鞋开始他们的创业路。
踏实肯干,诚信经营说干就干,夫妻俩在哥哥那里学好手艺后,20xx年,刁奎超和爱人在新鹤B区租了一户房子,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两个人干活认真又细心,得到了顾客的认可,很多顾客从新顾客变成了老顾客。
20xx年,两人把创业重点挪到老街基,在二马路临街的位置租了个店面。他们从最开始的擦鞋、修鞋,扩展到清洁皮衣、皮包,皮鞋上色、改色、改尖换底、服务种类不断增加。所有的活都是刁奎超和妻子自己动手干,而且无论大活小活从不对付。就拿刷鞋来说,一双鞋他们光刷就要10多分钟,鞋带、鞋垫和鞋都要分别刷出来,然后晾干,晾干后再对鞋进行保养处理也得10多分钟。遇到颜色浅的鞋特别是白色的,要分开单独处理。
相对于一些小修鞋摊来说,他们的价格相对要贵一些。刁奎超说他们修鞋的价格虽然相对贵一些,但一些皮鞋后跟、鞋底等的配件质量好,耐磨程度好,穿的时间也更长。好的配件换一次顶普通的换两次,而且这质量好的配件上货价格也高。为了店里的信誉,刁奎超说他上货要先看质量再看价格,用质量对顾客说话。虽然价格高一些,但他们干的活细,质量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顾客还是非常认可的。
转眼间,夫妻俩开店也有几年的时间了。刁奎超称这几年自己创业的历程,有辛苦付出的汗水、收获成功的喜悦,也有不为人知的辛酸和从事服务行业的无奈。
成功背后,难言辛酸。开业几年来,生意最好的时候夫妻俩只营业一上午,下午关业干活,因为活太多干不过来。刁奎超说,生意最忙时,他和妻子每天要刷几十双鞋,一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辛苦点儿、忙碌点儿都不算什么,最难过的是两人在异地创业,无法照顾孩子,把只有5岁的孩子放在老家由老人带着。忙碌时还好一些,闲下来就会特别想孩子,那个难过劲儿简直没法用语言形容。
因为从事的是服务行业,什么样的顾客都会遇到。刁奎超说,有时遇到难缠的顾客,提出过份的要求还不付钱,真是又委屈又无奈。刁奎超说到现在他还清楚地记得,一位中年女顾客拿着一双特殊材质的鞋来到店里,鞋面上沾有很难处理的油渍和果汁。刁奎超对顾客讲得很清楚,由于这鞋属于特殊材质,无法保证完全处理干净。顾客也表示要他尽量清洗,处理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事后,这位顾客来取鞋时,却因为鞋上沾的东西没有完全清洗干净,因此拒绝付钱就走了。刁奎超说,现在有些好看的鞋材质属于特殊皮质,这种皮质沾水变色,而且沾上酒、油、果汁之类的都无法清理干净,而处理这样的鞋往往要更麻烦费事,也耽误时间,可处理完顾客不满意不付钱,这种事让他心里很生气,很委屈。
从事服务行业多年,赚的都是辛苦钱,虽然很累,可小两口却从来没想过要放弃这个行业。刁奎超对记者说,顾客的认可坚定了他继续干下去的想法,不管什么行业都得有人干不是吗?他说他会一直将这份事业坚持下去,干出点儿名堂来。
农村青年创业成功案例篇3:我叫王寿波,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20xx年7月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到重庆市綦江县新盛镇服务。服务期满后,我选择留在当地继续工作,并当选为气田村党总支书记。
我毕业那年,"非典"疫情袭击中国大地。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最终战胜了疫魔。北京的一位女医生,冒着生命危险坚守在护理一线,即使在感染"非典"后仍不肯离开工作岗位,最后,留下年幼的孩子离开了我们。她的事迹震撼了我。我是靠国家助学金才完成学业的,作为国家培养的大学生,我应该为社会尽自己的一份责任。于是,我放弃了留在重庆工作的机会,报名参加了西部计划,来到乡镇当了一名志愿者。
我是学桑蚕养殖的,我所服务的新盛镇是桑蚕生产大镇,我一下子找到了施展才能的舞台。一年下来,在我的组织指导下,全镇成功推广了蚕桑养殖新技术,为养殖户节省劳动力50%;推广桑树一步成园面积20xx亩,蚕茧增产一万斤,农民增收10多万元。20xx年9月,凭借出色的工作成绩和对气田村发展的深入思考,我在村党支部书记选举中脱颖而出,当选为该村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党总支书记,也成为"西部计划"的第一位"大学生村官"。
当选后,我继续抓住蚕桑养殖这个牛鼻子,提出了以创建样板田带动蚕桑业发展的新思路。两年来,全村先后创建桑树冬管示范园450亩,桑苗嫁接示范园95亩,并邀请母校专家进村,手把手地教授村民桑树改良技术和疾病防治办法。通过组建合作社,实现了全村蚕桑养殖物质、技术和人力资源的共享。科学的管理带来了蚕桑业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的增收。去年,全村养蚕总收入达到45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比两年前增加了500多元。
此外,我争取有关部门和企业的支持,共为气田村引资86万元,新修道路3.5公里,新建蓄水池6个,铺设水管5公里,改建了两委办公室和党员活动室。去年夏天,重庆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群众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半个月中,我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冒着40多度的高温,一桶一桶的将近百吨饮用水送到各家门口,帮助群众度过了难关。我的付出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认可。村民们说,王书记就像一条蚕,夜以继日地为气田村吐丝,织就致富路,描绘富裕图。我自己还有一件喜事,就是与镇卫生院的一位女医生结了婚,有了自己温馨的小家。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我们在基层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这一点,都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我将继续为农民群众服务,做一名不走的志愿者。
- 相关文章
-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