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重冠军陈燮霞背后的故事
时间:2021-09-08 00:00:00 分类:日志大全
一.陈燮霞奥运路一波三折:最后一刻夺得奥运入场券
她在07年的世锦赛上一举夺得三枚金牌,一鸣惊人,崭露头角,在流行少年成名的
女举队属于“大器晚成”型选手。她小时候因为可以拉动大板车,因此被挑入举重队,接受专业训练。可是她的路途并不顺畅,两次险些被迫离队,正如,她此次参加奥运会,路途可谓一波三折。
大腿拉伤 险失奥运入场券
事实上,奥运女子举重48公斤级的人选主要是杨炼与陈燮霞两人在争夺,甚至有人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
20xx年世锦赛上,陈燮霞获得抓举、挺举和总成绩3项冠军,直到这时,成名已久的杨炼才真正感受到陈燮霞对自己地位的威胁。今年4月,作为奥运选拔赛的全国锦标赛上,杨炼再次输给了主要竞争对手陈燮霞而屈居亚军,另外,从种种比赛成绩和数据来看,陈燮霞最近的表现都要强于杨炼。
能够出现在奥运名单之中,陈燮霞经历了“悲喜两重天”的考验。原本板上钉钉参加奥运会,但她却在7月上旬的一次训练中腿部拉伤。陈燮霞坦言,刚受伤时,曾经“情绪非常低落”。但她说:“我从来都没有放弃过,所以今天才能站在这里!”至于伤势如何,她不愿意多说:“我现在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到时候看我的吧。”
积极进行康复的陈燮霞在临近名单公布前,终于用令人信服的体检结果为自己挣得奥运入场券。
透视:奥运举重名单为何难确定?
国际奥委会和国际举联决定,女举进入奥运会后,男女级别从以往的10个分别调整到8个和7个,每支代表队最多参赛人数仍保持以前的10个名额。这一规定,使男子项目最多参赛名额从10个缩水为6个,其他名额分给了女子项目。同时规定,同一支代表队在女子同一级别中不得有两人参赛,从而使中国女举的实力优势受到很大限制。由于女子举重的各个项目都有夺金实力,如何挑选最有把握的选手参加奥运会就成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鉴于这一局面,决策层只能采取“优中选优”的方法,根据大赛前几年各级别的优势度确定参赛级别,然后再从4个级别中挑选运动员。另外,还要遵循兼顾各省市的平衡原则,促进各省市举重运动的发展。
二. 陈燮霞夺冠法宝:教练的打油诗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冠军傲视群雄般的霸气,尤其是初次崭露头角时,面对强手如云的武林,难免会有忐忑,会觉胆怯。对于这次在家门口举行的运动会,在有主场优势的同时,运动员们同样面临巨大的压力,更何况陈燮霞还成为首金热门人选,压力不言而喻,她笑言自己是奥运新兵,太紧张至整晚合不上眼,影响睡眠质素而变成“熊猫眼”,引得队友笑翻肚子。所幸的是,她有个善于疏导心理的教练。
第一次出国比赛:我是老虎我怕谁
“你要像小老虎一样,见谁咬谁”这是世锦赛新科冠军陈燮霞首次出国比赛时,教练马文辉对她说的一句话。
07年9月17日, 24岁的她站在世锦赛领奖台的处,陈燮霞兴奋地朝着台下的队员不停地挥手。她先是在亚锦赛上破了世界纪录,这次又在清迈举重世锦赛上为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别看她笑得那么开心,其实她在比赛前几天一直紧张,被教练指责“连杠铃都不会举了”。女队总教练马文辉还专门找她谈话,用各种方法激励她。
这是来自八一队的陈燮霞第一次出国参加比赛,她也是出征世锦赛的女队队员中一个没有出过国的选手。第一次出国难免紧张,陈燮霞在刚到泰国清迈的前几天变得有些沉默。
马文辉在中国队抵达清迈后的首次训练中便发现了陈燮霞的异常。15日的训练结束后,他在回饭店的班车上找陈燮霞谈话。“其实第一次出国和第二十次出国的感觉没什么不同,你看我,出了那么多次国,第一次来泰国还不是两眼一抹黑。”马文辉开始言传身教,陈燮霞在一旁沉默不语。
和出国比赛经验丰富的队友们相比,陈燮霞在清迈训练时总是有些不知所措。她每练完一个动作后,眼神就追着教练跑,完全不似在北京的举重房里那样气定神闲。陈燮霞有着一副好歌喉,平时走路喜欢哼着歌,到了清迈也不怎么唱歌了。
“你的眼神就不对,不要老是羞怯怯的,要像小老虎一样,见谁咬谁!”马文辉说完,陈燮霞在一旁终于笑了,眼睛眯成一条缝。身边的奥运会冠军刘春红、世界冠军曹磊在一旁听完也哈哈大笑。
马文辉再接再厉,说:“你是小将,不用怕输。他们那些奥运会冠军、世界冠军来到这里,心理压力比你大。”
比赛前一天,陈燮霞在饭店房间里说,她第一次出国没有经验,所以对一切都特别谨慎小心。她说:“我光训练服就带了4套,还带了一套比赛服。我怕这里天气潮湿,洗完的衣服不容易干。哈哈,就算我每天训练后不洗衣服也够穿到比赛那天的。”
由于女举内部竞争非常激烈,能够获得参加世锦赛的机会对于陈燮霞来说相当不易。对于第一次出国的感受,她说:“感觉泰国的饮食和国内都差不多啊。我很庆幸自己能参加世锦赛,来这里之前我就一直告诉自己把握住这个机会好好表现。”
陈燮霞是中国队第一个结束比赛的选手,她还要等到26日全部比赛结束后才可以跟随大部队回国。她说:“比完赛也不能放松啊,我还会每天去训练,然后看队友的比赛,给他们加油。”
说到自己最后一举失败没能打破挺举和总成绩的世界纪录,陈燮霞脸上立刻流露出不满的表情,她说:“下回把世界纪录都拿回来。”
克服紧张之法宝:教练的打油诗
在陈燮霞拿下女子48公斤级三枚金牌后,中国女子举重队总教练马文辉透露他帮陈燮霞减压的秘诀。“陈燮霞比赛前的确挺紧张的。我专门跟她开了个小会,还送了她一首打油诗,她藏在包里呢,今天的结果还是比较满意的。”
“来得踏实,比得坦然,成败不计,战胜自己,放手一搏,牛气到底。”这就是马文辉给陈燮霞的“二十四字真言”。因为是第一次参加世界大赛,24岁的陈燮霞还是显得比较紧张,平时喜欢唱歌的她在赛前多少有点沉默寡言,这可让马文辉有些着急。他透露,为了帮助陈燮霞减压,他特意跟陈燮霞开了个两人的小会,并送了这几句话给她。“其实这次就是看她能不能顶住,能不能做到以我为主。现在看来,还是比较让人满意的。”
陈燮霞赛后表示,上去了也就不紧张了,“这首马指导亲手写的打油诗现在是宝贝,要一直留着”。
三. 冠军的小烦恼:我普通话不行
并不是只有金牌的得失,才是冠军关注的焦点。其实,他们也有小小的烦恼,比如痘痘之于杜丽,对来自广东的陈燮霞来说,普通话是她的烦恼所在。
她在一次党员转正时倍感紧张,因为普通话不好。“同意陈燮霞转为正式党员的,请举手。”听到这句话,陈燮霞抬起头,朝四周看了看,笑了,旁边的战友们全都举起了手。
去年12月的某天,24岁的女子举重世界冠军陈燮霞在她的母队八一队,完成了党员转正仪式。
为了这个仪式,阿霞特意换上了军装。虽然做足了准备,但这并未打消她的“顾虑”。
“我的普通话不行啊!”仪式开始前,阿霞小声说,来自广东番禺的她显得很不自信。
读思想汇报时,阿霞双腿站得笔直,双手紧紧攥着稿子,盯着上面的字,语速放得很慢。
“希望组织批准我成为中共正式党员。”读完最后一句话,阿霞出了一口气,拿眼睛瞄着八一举重队政委王佑华,看到对方朝自己点了一下头,她才坐下。“今天表现不错啊,今后更得努力!”会后,王政委叮嘱阿霞。“嗯,放心吧,奥运会看我的了!”阿霞说。
四. 全村的骄傲:修路放炮迎霞讯 彩旗招展庆夺金
陈燮霞,她的名字读起来有点拗口,乡亲们都亲热地管她叫“细妹”。她曾经在200个村里娃中脱颖而出,被伯乐相中加入举重队,开始离乡征战。尽管因为训练忙碌,时隔九年,只回家三次,但是她永远是乡亲邻里的骄傲。他们愿与她一起,分享夺金之喜。
陈燮霞家住广州番禺大坳村。这个900多户人口的小乡村,位于番禺饮水源保护区,四处栽种着连片的甘蔗地和香蕉林。
为即将到来的热闹,乡亲们早早做了准备:一个星期前,村子花了2万元将通往陈燮霞家的近3米宽、600米长的田埂路,全都铺上了灰白色的细沙石,道路两边插满了200来支色彩鲜艳的彩旗。此外,村子还派了近30个治安员到陈燮霞家附近,加强巡逻,直至奥运会结束。
村里还在陈家后墙、院内空地和旧村部前,装上三台大屏幕彩电,好让父老乡亲一齐收看陈燮霞的比赛,为她加油助威。
村里人聚集在村头的大榕树下喝早茶,开始频频提起这位女大力士。25岁的陈燮霞是大坳村村民口中的“细妹”。1991年,8岁大的“细妹”就被番禺区业余体校相中。父亲陈细泉骑了20公里路,把女儿送到体校受训。
1999年,陈燮霞入选八一队,留在了北京。陈细泉掐指一算,女儿9年来回家不过3趟,在家的时间加起来不足1个月。最近的一次见面已是两年前。陈燮霞一身轻便的运动服,走到500米外的村委会办公室,“已经没多少人认得她。”
家人和她的上一次通话是在奥运名单确定的7月底。女儿简言安慰:“我被选上参加奥运会了,爸爸你不要担心……”陈细泉还是紧张,他坚持不到比赛现场观战,“是怕她心里有压力”。
陈燮霞入选奥运后,村委会承诺如果夺金,村里送1888响的鞭炮。
- 相关文章
-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