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生  日志大全

帝王故事:被人称作怪物的好色皇帝

时间:2022-03-22 00:00:00 分类:日志大全

  导读:李势(?―361年),字子仁,成汉昭文帝李寿长子,母李氏,十六国时期成汉最后一位皇帝,343年―347年在位。公元343年,李寿去世,李势即位,改元太和。李势在位时,骄狂吝啬,贪财好色,杀人夺妻,不理国事,残害大臣,滥用刑法,当时人人自危。

  若说长相的怪异,“生而眉白,目有赤光”(《通鉴》)的前赵皇帝刘曜,恐怕无人出其左右。但若论形体上的怪异,成汉国的末帝李势,则是当之无愧的重量级人物。他那如怪物史莱克般肥胖浑圆的体型,绝对惊爆常人眼球。李势的五官长相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成汉的第二任皇帝幽公李期,却因“爱势姿貌”(《晋书》),就是看他挺顺眼的,拜封他为翊军将军、汉王世子,从这一点来看,李势长得即使不太乐观,估计也差不到哪去,最起码他有让人待见和欣赏的地方。但一说到这位的形体,乖乖,实在不敢恭维。

  李势的体型,大概属于球形的。单看其“身长七尺九寸,腰带十四围”(《晋书》),两个数字已然很能说明问题。东晋时的一尺,约合现在的24.公分,七尺九寸,便是一米八、九的个头。也不是很高,看和谁比,与“身长九尺三寸”的刘曜相比,还矮了近两个头,就是搁现在也是平常个儿。我倒不是说他身高多占优势,关键是这位先生的宽度,他那硕大无朋的腰,横着无人能比。围是个表示长度的量词,字典里有两种解释:一是指两手姆指和食指合拢的那个长度,就是围成圈的周长;二是两臂合拢的长度。后者多形容古树、烟囱、高塔什么的,李势的腰再粗也不可能比塔粗,所以不能按这个。就是按前一种,“腰带十四围”,也是乖乖不得了。

  我们可以粗略估算一下。按一般人的手,姆指与食指合围,直径按10公分算,周长大概就有30几公分,14围就是400多公分,4米多,12尺,如此腰围,可谓世间罕有。比他稍晚点的,大夏国皇帝赫连勃勃,“身长八尺五寸,腰带十围”,就已经相当彪悍粗壮了。李势还要比他粗上三分之一,差不多真是个怪物了。不知道这里面有没有夸张的成分,横着差不多赶上身高了,基本就是个椭圆体。而且这主儿还有个习惯性动作,“善于俯仰”,就是脑袋总喜欢抬头低头的来回动,也不知是不是颈椎落什么毛病了。长的如此浑圆之人,定然也有着硕大的脑袋,不断做着上下摆动的往复动作,很有些漫画效果,所以“时人异之”(《晋书》),也就不奇怪了。

  李势是成汉国的第四任皇帝,也是最后一任。成汉,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由巴氐李氏一族,在今天的四川一地建立起来的一个具有流民性质的政权,也就是将那些流民聚拢起来建立的一个国家。成汉的国都定在成都,国号一共有两个,前期叫成,后期叫汉,所以习惯上称其为成汉。汉本是李势的父亲李寿的封号,后来汉王李寿废杀了幽公李期(就是被降为小县公上吊自杀的那位),才将国号改为汉,公元343年,李寿病死,李势即位。

  确切的说,成汉从开国皇帝李雄死后,就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到李势即位时,成汉已毫无生机可言。偏偏李势又是个心胸狭窄之人,“性多忌害”,这个性格让他失去人心不算,也让成汉国变得更加衰败。最典型的一个例子,莫过于皇位继承权产生的纠葛。李势没有子嗣,所以谁来继承皇位就成了问题,李势的弟弟,大将军、汉王李广“求为太弟”,主动提出当接班人的想法,大臣马当和解思明也“固劝许之”,坚决支持李广。这就引来李势的疑心,干嘛啊你们这是,想谋反不成,不由分说就把马当和解思明杀了,还斩草除根的“夷其三族”,手段够狠够辣,随后李势又派太保李奕去攻打李广,逼得李广自杀。兄弟相残,自然弄得人心惶惶,况且马当和解思明都是当时朝中的权威人士,有谋略,也很有人缘。如此劳苦功高之人说杀就杀,一时朝中“人怀危惧”(《晋书》),也就是很正常的事了。

  皇帝是一个国家的主心骨,在路卫兵看来,皇帝的行为做派,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着国家的兴亡。而皇帝荒淫,无疑是一个国家或王朝走向衰败的催化剂。按说皇帝好色本也不算什么,但是若成为了职业性的,就会产生很大的负面作用,历朝历代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李势的好色就有些职业化,简直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只要他看上了谁的妻子,就“杀人而取其妻”,把人家老公杀了抢过来,弄得朝中上下无不惶恐,不知道灾难何时降临到自己的头上。李势“又常居内,少见公卿”,每天只顾在后宫享乐,不理朝政。再加上“亲任左右小人”,如此一来就弄得上下离心,就连李奕后来都反了,一时“蜀人多有从奕者,众至数万” (《晋书》),响应的人很多。等李势平定叛乱,国力也消耗的差不多了。

  内乱如此,便给外部以可乘之机。西南的一些少数民族本来生活在山区,看到成汉内乱,便慢慢向内地渗透,在犍为(今四川省乐山境内)、梓潼(今四川绵阳东北)一线,“布在山谷,十余万落”,人数很可观,蔓延之势不可阻挡,这些人又“大为百姓之患”(《晋书》),引发了不少的社会矛盾。当时成汉国内形势,便成了“夷獠叛乱,军守离缺,境宇日蹙”的尴尬局面,内忧外患,国势顿衰。当年武帝李雄开创的“百姓富贵,闾门不闭”(《晋书》)的太平盛世,至此已是荡然无存。在这种情况下,东晋来攻,成汉便毫无悬念的迅速败亡了。

  事实上,东晋也一直想灭掉成汉,当时北方的后赵想和成汉结盟,以便对东晋形成半包围之势,共同剿灭东晋。为了快速打掉这种可能到来的结盟,灭掉成汉便成为东晋的首要任务。因为相比较而言,后赵的实力要强盛的多,灭掉后赵,东晋还没有那个能力。于是大将桓温挥师西指,水陆并进,晋军势如破竹,很快打到成都。

  整日在温柔乡中的人,就像现在的一些愤青,除了说几句听来豪情万丈的大话之外,决然不会有什么为国捐躯的气节,李势便是如此。他见大势已去,便“送降文于温”,请求保全性命。投降书写的言辞切切,很是感人,说“略阳李势叩头死罪”,触犯了你们大晋的天威,晋军勇武,自己“仰惭俯愧,精魂飞散”,并自比“穷池之鱼”,而“待命漏刻”。仰惭俯愧,在路卫兵看来,容易让人联想起他“善于俯仰”的标志性动作,悠然心会,博人一笑。李势“舆榇面缚军门”,用车拉着棺材,绑着自己到城门受降,成汉自此灭亡。自公元320xx年李雄称成都王,至李势347年出城投降,成汉国共存世44年。桓温将李势押解建康后,东晋对他还算不错,封他为归义侯,又过了20xx年的安稳日子,最后病死于建康。

  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历史总是有着惊人的相似。同样的一幕,就在30年前,也曾在北方上演过。西晋被汉赵灭国,晋愍帝司马邺“肉袒衔壁,舆榇出降”(《晋书》),几乎和30年后的李势出降如出一辙。而那时的李氏王朝,正是最为风光最为辉煌的时刻。当远在巴蜀正在歌舞升平的李氏皇族听到这个消息之时,也许不过是会心的一笑。他们断然不会想到,未来的某天,同样情形也会发生在自己的子孙后世身上。

热门文章

重点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