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毛泽东的小故事_关于毛泽东的小故事简短的
时间:2022-01-28 00:00:00 分类:日志大全
毛泽东是一个感情世界非常丰富的人。有很多故事为人津津乐道!下面是励志日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毛泽东的小故事,希望能帮到大家!
关于毛泽东的小故事
延安时期,有一位老农民的一头牛在暴雨中被雷劈死了,老农民非常悲痛。悲痛中他大声地骂天骂地,感觉还不解气,就又骂毛主席,‘老天呀,你为什么不劈死毛泽东呢!!!’
老农民骂毛主席的话被人报到中央,报到毛主席那里去了。下面不少的干部听后认为该农民是骂毛主席。‘骂毛主席就是反党,反党就是。’事情闹大了,要治老农民的罪。
结果毛主席听到了此事。毛主席就把老农民给叫来,问“我毛泽东和你一无怨二无愁,你为什么要骂我,还要雷劈死我呢?”老农民听了,就回答到“自从你带着队伍来了这里,一个小小的延安住下了几十万的部队,我们的生活水平就开始下降了,我们拿什么来供你们吃哟穿哟的,现在我的牛又死了,我失去了劳动力,有怎么供的起你们这么许多的人呢?所以,我才骂你。”老农民哭的很伤心。
毛主席听了以后,转怒为喜,忙把老农民掺扶起来,并请他坐下,端上了水给他喝。
毛主席接着说“老乡对不起,是我毛泽东对不起大家,感谢你给我说真实的话”。
于是,毛主席号召党中央开始了当时的‘精兵减政’和‘大生产’。后来才有了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精神,接着也才有了南泥湾。。。。直到再后来才有了新中国!!!
关于毛泽东的小故事:“回京‘罚站’”
在毛泽东身边担任过十七年机要秘书的谢静宜说:“在1950年到1970年初,毛主席身体状况很好,经常离京到全国各地视察工作,调查研究。有时一出去就是几个月,甚至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外地活动。每次外出,他轻装简从。随行的有秘书、警卫、医护、机要、摄影等工作人员,各行其职。作为机要人员,我们的职责是,保证在外地的毛主席与北京党中央保持不间断的机要联系。因为工作性质的需要,我与主席接触的机会很多,无拘无束,不存在什么神秘感。”
毛主席从求学时期就注重社会实践,调查研究,曾经和同学不带分文去“游学”,目的是为了了解社会,磨炼自己。他不仅重“有字之书”,更重“无字之书”,他是一位杰出的社会实践家,这恰是他不同于古代乃至今天文人的重要方面。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名言:“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在百忙之中依然保持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谢静宜说:“我在主席身边执行任务的十多年间,多次跟随他到华北、华东、中南等各省市视察工作。正像一首歌曲所唱: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
谢静宜说:“新中国成立后一个时期,每逢五一节和国庆节,在天安门广场是有例会的,毛主席与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站在城楼上与群众见面,这就限制了主席在外地的活动,因为他必须在两个节日前回到北京的寓所。为此,他老人家曾幽默地对我说:“‘五一’‘十一’一到,就要回京‘罚站’去了。”
关于毛泽东的小故事:牛司令》
毛泽东少年时代和同伴放牛时,经常在山坡上玩耍,一玩起来往往就误了放牛,要么是到了时间牛还没有吃饱,要么是牛跑到人家的田里去啃庄稼。怎样才能既保证放好牛,又让大家玩得痛快?毛泽东和大家商量了一个办法。他把同伴们组织起来分成三班:一班看牛,不让它们吃了庄稼;一班割草;一班去采野果子。每天轮班,今天看牛的,明天割草,后天去采野果子。这样,各人都有自己的工作。
快到晌午的时候,大家都回到了原来聚会的地方。看牛的孩子们,让牛吃得滚圆滚圆的;割草的孩子们,都装满了一大篓子;采野果子的孩子们,从山里带回来大堆大堆美味的野果……这时候,毛泽东就把草和果子拿来,合理地分给每个人。有时不够分了,他就少分一点。而有剩余的草,他就用绳拴起吊在树枝上,谁能跳起来抓着就归谁。和毛泽东一起,不仅能放好牛,而且玩得痛快,因此,小伙伴都乐意同毛泽东一起放牛,称他为“牛司令”。
关于毛泽东的小故事:“乘火车,想停就停,想走就走。”
有人说,正是因为1956年的那次“空中历险”,中央政治局才严格控制毛泽东乘坐飞机。为保证毛泽东的安全,中央政治局一致决定,以后所有的外出考察,一般不允许他坐飞机,一律改乘火车或其他交通工具。
这些传说,都不符合历史真实。谢静宜给解开了这个历史迷团:
“毛主席每次离京都是乘坐火车外出,也就是专列。极少乘坐飞机,并不是出于个人安全方面的考虑,而是从工作出发的。有一次,主席曾对我谈到此事,说‘乘火车就可以掌握主动权,想停就停,想走就走。想停就让火车找个支线停下来,下车去看看,或者找当地领导谈谈都行。’”
谢静宜说:“有时,火车通过城镇交叉路口时,行速一般比较慢,工作人员把窗纱拉上,毛主席随手又拉开向外观察。因为车厢的窗口很大,而且敞亮,常能被隔离杆阻挡着的人群辨认出来,顿时群众欢呼雀跃,有的人还跟着列车飞跑向主席致意,主席也微笑着向群众招手致意。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工作人员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总是劝主席快坐下来或重又拉上窗纱,但他总是不乐意地用力再把窗纱拉开并塞进金属架里,说:‘怕什么,这是人民群众啊!我为什么怕群众呢?’工作人员向他解释,对个别坏人还是应该提防的。他又说:‘即使有个别坏人也不怕嘛!这么多好人在,一个坏人哪敢害我呐?即使想害,我们已走远,不怕的。’”可见,主席对人民群众的爱胜过对个人的爱。
关于毛泽东的小故事:“ ‘主席,您看,偷麦子的。’主席连忙说:‘别出声,’”
奔驰在广袤原野上的专列,为毛主席观察大面积的农作物生长状况提供了条件。谢静宜作为毛主席的机要秘书,能经常出入于主席的车厢,有时就与他老人家坐在一起或站在窗前观察不断变化的庄稼。谢静宜说:“毛主席看得是那样出神,哪块地里长的是什么苗,哪里旱了,哪里涝了,哪一块庄稼长势好,哪一块长势不好,他都能发现。他一边看,一边指给我说:‘这一带麦子比较好!’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列车飞驰,视野变换。‘这是什么呀?噢,红薯地。’突然,他兴奋地说:‘你看,栽上的红薯秧都活了。’过了一会,又着急地说:‘哎呀!这块地危险呃。’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到的是一块发蔫的红薯秧地。”
“有一次,毛主席在车厢里望着北国大地快要成熟的金色的麦子,非常高兴。我当时也站在他身旁向外眺望。突然看见一位肩上挑担的农村妇女好像是往地里送饭后返回村庄,呼啸而过的列车对她来说习以为常,毫不介意。她一边走,一边用一只手一把接一把地捋着麦穗上的麦粒往口袋里装。我惊讶地对主席说:‘主席,您看,偷麦子的。’主席连忙低声制止我说:‘别出声,别出声!’他生怕伤害了那位妇女的自尊心,似乎忘记了自己是在火车上。列车风驰电掣,轧声隆隆,车外怎能听到车内说话声!毛主席一直望着那位妇女的身影消失在窗外,才怅然所失地自言自语道:‘看来,农民的粮食还是不够吃啊!不然,她何苦去抓那几把麦粒呢?’那天吃饭时,我注意到毛主席神色严肃,沉默不语,似有所思。我估计,他大概在想着那位妇女的事。”
关于毛泽东的小故事:毛泽东编书成瘾,超然务虚
毛泽东特别喜欢荐书,讲书,最重要是让别人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因为他是政治领袖,又是读书人,这就有了毛泽东编书、讲书、荐书的领导方法。他把书作为理论创造和思想普及的工具。毛泽东长期有一个观点,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到延安以后,在那么一个只有几万人的边陲小镇,毛泽东办了20多所学校,从艺术学院、妇女学院,到青年干部学院,再到民族干部学院,一应俱全。毛泽东自己在延安时期经常到各个学校讲课,现在还有一张当时讲课的照片,非常有名,因为是穿着打着很大补丁的裤子。他把讲课、编书都作为打通思想,解决干部思想疙瘩的方式。实际上毛泽东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编书,刚进第一师范,他喜欢文学经典,他就自己到图书馆整理目录,就编了一个有77个书目的书单,然后把这个书单寄给朋友,他说这么多书我们一辈子都读不完,我们就要读好书,读奇书。当然晚年他也编,1958年在成都开中央会议,他3月7日到成都,第一件事就是参观杜甫草堂,武侯祠,然后要了一些书来看,然后会议期间就编了两本书,一本叫《唐宋诗词若干首》,《明朝诗词若干首》,然后发给大家,大伙都不懂,那个时候都在谈产量、谈煤炭、谈三峡建设,大家不明白为什么毛主席发给我们两本书看,而且是唐朝人写的,明朝人写的,他们都不感兴趣。毛泽东后来就讲了,我们中央工作会议不要一开会就说汇报,就说粮食产量怎么样,可以务点虚,要务虚和务实结合,我们可以解决钢铁问题,我们可以解决粮食问题,同时我们要花一点时间来谈谈文学,谈谈哲学。这样还有一个好处,若干年以后谁还记得我们议论过煤炭多少吨,钢铁多少吨,但是大家都会对成都有印象,在成都读的两本诗词还可以背几句。这种方法我觉得很好,我觉得应该发扬,而且外地来开会的这些干部可以扩展他们的知识领域,从实用主义稍微超脱一下,体会一下四川的大好风光有什么不行?
关于毛泽东的小故事:毛泽东“荐书”,因材施教
毛泽东经常向身边的人推荐书。他读了贾谊写的《治安策》,还专门写信让别人看,他实际上是暗示一种思想。《治安策》写的是汉武帝在歌舞升平的时候,我们要想一想在盛世之下有什么危机,这是传达他的想法。他在会议上倡导、或纠正某些风气的时候用意就更具体了,往往是针对一些人的特点来推荐书。一个是李德生,他是北京军区司令员。第一次见毛泽东,他准备了很多工作报告,结果毛主席对工作的事一句话也不谈,就只向他推荐了一本《读史方舆记要》,这是一本历史、地理方面的书。毛泽东说你要负责一个战略区域,如果对地貌、地形、历史、文化全都不熟悉,今后怎样排兵布阵。他跟李德生说你读《读史方舆记要》一定要注意华北方面的地理,这是很有针对性的。还有一个是许世友,他是武夫出身,在部队七次当敢死队长,这个人很直率,毛泽东很欣赏他。毛泽东老要人读《红楼梦》,许世友听到了不理解,他说这书是掉膀子的书,就是耍流氓的书,有一点男女关系在里面。这话就传到毛泽东那去了。1973年12月八大军区开军委会议的时候,毛就指着许世友说,你说《红楼梦》是掉膀子的书,你读过吗?你没读过你怎么知道它是掉膀子的书呢?你得读五遍,之后才有发言权。许世友回来后就读了,后来据说一直到他去世都没读完。73年毛泽东向王洪文推荐一本书叫《刘盆子传》,是写西汉末年农民军起义后,要在起义民众中选一个皇帝,而且要找一个刘氏血统的人,许多人都有刘氏血统,怎么办呢?就抓阄,结果被一个放牛娃刘盆子抓到了,他从一个放牛娃一下子成了领袖,就不太适应,还是每天找朋友一起来放牛。毛泽东让成为中共中央副主席的王洪文来读这个传,意思就很明显,就是论资历、论能力,王洪文作为党的副主席是不合格的,但是现在做上了,就应该要有长进。
- 相关文章
-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