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流传的民间故事
时间:2022-01-10 00:00:00 分类:日志大全
慈溪长达7020xx年历史,留下很多经典美丽的传说故事,以下是励志日小编为你整理的慈溪流传的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慈溪流传的民间故事篇一
从前,有一个人生得比较忠厚老实,对任何事情一贯是直头拨脑,不会见风使舵,巧转弯角,而他的老婆又是一个比较厉害的雌老虎女人。因此,他在家里经常要吃老婆的苦头,周围的人送给了他二顶帽子,分别叫“屙乱坯”和“怕老婆”。
这个“屙乱坯”虽然很怕老婆,但是,到了晚上,却还是很喜欢外出去看戏文的。每次到了半夜里,才刚刚记得该回家去了。所以,每次回家,总要被老婆教训一次,要么叫他跪踏床头,要么捉来拷一顿,以解除独守空房的心头之恨。
这一天夜饭吃过之后,这位老兄又出门看戏去了,老婆再三关照:必须在十二点之前回到家里,否则,回家非痛打一顿不可。这“怕老婆”为了解谗看戏的瘾头,百依百顺后,又看戏文去了。
这戏演得也真精彩的了,他一到戏文场,早已把老婆的吩咐忘得一干二净。等到看戏结束,方才记得回家,但早已超过了老婆规定的时间。这样,他扮着呆神,站在台角,愁眉苦脸,迟迟不肯回家去,独怕再吃老婆的拳头,因为老婆的拳头实在吃得吓煞了。
演戏的头儿知道了他的情况之后,就有意想帮他一下,对他说:“你很喜欢看戏,我们很感动,今天就帮你一次,教训一下你这个恶老婆,免得以后,不再吃她苦头。”头儿先叫“怕老婆”在这里再等待半个时辰,然后叫戏文班子,又化好妆,扮作天上的菩萨,穿上戏服,手拿菩萨用的动治,急匆匆地向“怕老婆”家里赶去。
这“屙乱坯”的老婆晚上在家,一直在纺棉纱,夜深了,也不见丈夫回家,心里早己生了恨气,正要结束纺纱去床上睡觉时,忽然听到自家房屋瓦片上,好像有人在上面来回走动的响声,便从这屋椽子的亮瓦中看出去,影影约约看见有几个穿华丽衣服的人影,这妇女随她怎么厉害,孤独一人在家,毕竟有点心慌意乱,这时,屋上又传来了有人讲话的声音:“我是天上的菩萨,到地上来查察,如果老婆待老倌歹格被我查着,呀!一动治当马作我笃煞。”这个恶老婆不听犹可,一听之后,早已吓得魂不附体,也顾不得地上清脏与否了,连忙跪地,倒头就拜,口中还不断地说着:“菩萨保佑,请侬菩萨保佑,我从今以后,一定好好厚爱老倌,决不再欺侮老倌,再不拷老倌了,请天上菩萨,大慈大悲,愿谅我过去的一切过错……”这房屋上面扮演菩萨的戏班子演员见目的已经达到,暗自发笑,还是故意说了:“也罢,今天就放你一回,下次再也不可亏待自己老公了,否则决不饶恕。”说完,就爬下屋来,回到戏场,把事情经过告诉了他,叫这“怕老婆”胸宽头搭搭,勿怕吓煞,大胆地回家去吧!
自此以后的几天里,这个雌老虎老婆也真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待老公特别热情客气了,老公提出的要求样样答应,一件也不敢反对不依了。这个“怕老婆”尾巴上的雉鸡毛笃起来了,好不威风。
有一天,他高兴过头,竟然沾沾自喜地对老婆说:“老婆你可知道吗?前几天的那个晚上,我看戏看得很夜,怕回家被你痛打一顿,是戏班子扮作菩萨来我家屋上走动,来威吓你一下的。……”这恶老婆不听犹可,一听老公此言,肺都起炸了,知道事情原委后,马上捉住老公的胸部,又狠狠地打了起来,直打得“怕老婆”鼻青眼肿,连声讨饶,方才息手。
这样,“屙乱坯”又回到了以前家庭地位才分低下的景况。
后来,人们便对该事的发生经过进行了总结,概括了二句富有哲理性的慈溪老话:叫做宁可给好佬撑雨伞,不可给屙乱去把作。
慈溪流传的民间故事篇二
最近,购到一本新书叫做《浒山风情》,其中在141页上有篇《沈府巷》的文章,作者是我市大名鼎鼎的作家加摄影家桑金伟先生,文中详细地向我们讲述了沈府巷的地理位置、家属兴衰、名人故里等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优秀历史题材文章,写得很好,各位若有空或机会,不妨去仔细拜读。
沈府巷在哪里?沈府巷为什么这么有名?沈府巷又是怎么发家的?桑金伟先生在书中把前两个问题讲得较为详细透彻,讲述的内容是有根有据,文章写得充实。沈府巷,地处于浒山街道的楼家塘头,老浒山人都不叫该地为沈府巷,而是把它叫做沈埠房(大概与它地处河边有关)。在沈府巷的地方,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名人大官和商人,而较有名望的大家贵族当属沈家了。不过,桑金伟先生对“沈府巷是怎么发家的?”仅仅用了一百余字简单而讲述,没有向读者详细介绍,也没有提供一些材料和史实,可以说是一笔带过。
今天,我在这里来向大家讲讲《沈府巷》的民间传说。因为是很久以前道听而来的,也不知道是真是假,所以,各位权当作我是在讲一则民间故事吧。
据说,这沈府巷的老祖宗在浒山安家落户时,却是一位穷苦郎中出身。老婆靠纺棉丝,做些卖布,过苦日子的。男东家呢,是个郎中,会点医术,懂些医道,赚些小钱,养家糊口,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是比较清苦的。
有一天,这个沈郎中告别妻小,背起行医包袱,远走他乡,外出行医去了。
由于在外也挣不到什么大钱,所以,一年四季难得归家。他在全国各省各府都跑遍了,最后,落脚来到京城行医而生活。
那天外出,沈郎中看见大街之上围拢了许多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都抬着头在看一张榜文,他也好奇地挤了进去。
仔细观看,原来是京城总督大人的门上贴了一张告示:总督府里的小姐近日生了一种怪病,茶不饮,饭不吃,日见黄瘦,身子疼痛无比,问小姐生了什么怪病,只是哭泣,不说病情,请了许多名医,又不能当面搭脉观看,所以无人能治,急煞了总督大人。告示中明确悬赏:如果有人能够治愈小姐的这个怪病,有官则官上加官,无官就平地升官,假如勿想做官,有什么要求请提出来,尽量给予满足。
这沈郎中想想自己一生行医,也是怀才不遇,多少疑难杂症也碰到过不少,均能化险为夷,因此,就冒着生死风险,把这张榜文揭了下来,大胆地向总督府衙门走去。
总督大人看见有人撕了榜文进来,满天欢喜,把他请为上宾,一番热情招待之后,询问有何良方?沈郎中说:这遥空搭脉我是吃不消的,必须当面观看小姐脸色,手搭脉博,眼看舌苔,方才确诊下药。总督大人为了抢救女儿性命,也没有什么良策,顾不得男女有别了,便叫沈郎中去他女儿闺房诊断了。
郎中经过望、闻、搭、看等综合分析之后,最后,确诊小姐是生了一种慈溪人称作为:纯拣克寸的毛病——下身肛门下方生了一个大大的骑马痈,这个羞人的毒疮生得真的不是地方,不开刀放毒又怎能医得好这毒疮疤呢?然而,这总督大人之家的女儿,又是黄花闺女,平常连静脉也不轻易让郎中搭上的,何况这疮又生在这部位,真正难啊!
那么,如何开刀呢?沈郎中闷思苦想了足足半天时间,最后,终于想出了一个精囊妙计:他私下里一个人把一把开毒疮用的慈溪人土话叫“冷丹”的刀片磨得非常锋利,自己又多次在一把太师椅上坐了又坐,并做好了暗记,然后,把这把锋利无比的尖刀从太师椅下面触了上来,让尖刀刀锋露出椅面约半寸左右,刀锋上面再用一块大红绸布盖上,一切准备停当。
第二天早晨,沈郎中就叫丫环扶小姐走出闺房来看病。那小姐因生了毒疮,没几天时间已病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一付皮包骨头的样子,连走路的力气也简直没有了,在两个丫环的搀扶下,虚虚弱弱、摇摇晃晃地从闺房走出来,移步来到厅前,沈郎中叫丫环扶小姐到太师椅上坐下,丫环、小姐、总督大人以及众位家人都不知是计,总觉得这位郎中医病有点出奇,为啥要让小姐到太师椅上去坐呢?既然有敢于撕榜的勇气,也肯定必有高明的医术,无须多疑。
所以,大家都听从郎中的指挥,把小姐慢慢携扶到太师椅上面,小姐刚刚将屁股坐到太师椅上,突然感觉一阵狠命的疼痛,原来,这太师椅上的尖刀已触破红布正好不偏不倚地刺向了小姐下身的骑马痈内,小姐正欲起身站立,又被这沈郎中在小姐两肩头上狠狠地往下一按,说:“请小姐再坐一会,病情马上就好。”真是又一阵奇痛,一股脓血象潮水一样,“叭”地喷射到了裤子上,源源不断,小姐也痛得差一点点昏死过去。沈郎中马上吩咐丫环扶小姐快快回房,并说:“从今天开始,小姐只要吃些消炎草药,这病慢慢自会好起来的了。”丫环们扶小姐到闺房,及时给小姐更换了裤子。
因为给小姐的骑马痈放了毒血,又经过对症下药的中药调理,没几天功夫,小姐的病情真的一天比一天减轻。不到一个月时间,这位千金小姐又出落得亭亭玉立,似花似玉一般,总督府里上上下下无不欢天喜地,高兴万分。
总督大人再三挽留沈郎中平地升官,被他一次又一次谢绝,后来又问他:“既然不要做官,那么,还有什么要求?”沈郎中只是说:“自己是行医出身,常年累月,居无定所,四海为家,现只要求在京有个落脚之地,开爿药店,便于自己为民造福,治病救人而已。”总督大人一听,区区小事,怎能不予满足呢?马上出钱买下了京城某重要地段的一家药店,无偿送给了沈郎中。后来,两人又结拜了兄弟,成为一对非常亲蜜的朋友了。
从这以后,这爿中药店的生意特别兴隆了。
据说,有一年皇帝的太后也生了一场大病,又久治不愈,御医在药方中急需一帖“老虎屎”,四处求索而无果。沈郎中就用“猫屎”代替而贡上,说是老虎是地虎,家猫乃天虎,可以代之。
结果,皇后服之,果然灵验,这下沈郎中的名气则更加大了,得到了皇上的封赏,从此,他与皇室也有了联系,听说还封了一个二品官职呢!
这样,这个沈郎中从一个走游四方的小郎中,一下子变成了京城哈哈有名的大药倌,因此,就发了大财。
发财没忘本,他在京城,把赚来的金银财宝装了十八只大船,经过京杭大运河,叫人摇到了浒山老屋里。
那天,正是半夜里,老婆还在点着油灯在“滴冽冽、滴冽冽”地纺棉丝,听到有人敲门,马上起身开门出去,外边已经是人声鼎沸,船的财宝一箱一箱地抬了进来,几间小屋里藏也藏不下了。
再后来,在现在天九街的地方,建造了九十九间转马楼,只要一登上楼,便可四周绕转,其气势气魄真是无比宏伟,方圆几里谁也比不过了。
只是这转马楼到了太平天国期间,被造反的太平军用火把烧掉了大部分。解放之前的汪伪时期,再次遭受火灾,这转马楼便成了一块焦朴朴的空地了,仅剩下一条沈府巷了,后人还把它说成了沈埠房。
据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能看到残存的大门堂,还有高大的旗杆石。
慈溪流传的民间故事篇三
在余姚市低塘街道(历山前面)的姆湖村里,有一个自然村的村名和一座不起眼的石板桥都叫“蛇拦桥”(这“桥”字,在姚北不读“乔”,而读作“践”)。村以桥而得名。
这座“蛇拦桥”,虽然不怎么雄伟壮观,仅仅只有三块大青石作桥面而铺成,但是,在余姚北部和慈溪西部地区却是非常有名,在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当中,真是无人不晓。只要大家一说起,他们就会滔滔不绝地讲述那蛇栏桥的故事来了。
据有关书志记载:余姚历山是个比较有名的地方,这大古塘前沿有座孤单单的山叫做历山,是传说中上古帝王“虞舜”还乡耕隐落居的地方。历山前面有几个小自然村分别叫徐家岙、白云南、郑巷、张巷、吕巷、下河严家、上陈等,村庄之间相距二、三里左右的路程。
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徐家岙山后的一个小村上,一到晚上,经常会丢失几只鸡呀、鸭呀、鹅呀之类的禽畜。后来,又发展到会失踪几只小猪、小羊,真是闹得满村风雨。大家私下里议论纷纷,你猜我测,弄得人心不安,都说村庄上一定是出了手脚不干净的坏人。
有一天半夜里,一个庵东行贩挑着一担后海捕来的海鲜到郑巷去出售,路过徐家岙山后面的一座无名的三板石桥,他挑得累了,看看天时还早,就放担于桥上,歇力收汗,吃袋旱烟。只歇了一袋烟的功夫,突然,在桥南的小山上,窜出一条灰黑大蛇,比簟筒还要大许多,当即把这个行贩吓得昏了过去。等到他慢慢苏醒转来,天已大亮,一担鱼虾早就被这条大蛇吃了个精光。
消息一传开,村民们个个惊慌万状。联想到这条大蛇从开始偷鸡吃鸭咬猪,现在又拦路吃了过路行贩的鱼虾,说不定今后有朝一日,还会拦路吃人呢!
百姓们非常担忧,但谁也想不出一个好办法,来对付这条可恶的大蛇。
自此以后,这条大蛇的胆子也越来越大了,常常白天也横卧在石桥上,胡作非为。所以,过往百姓逐渐的把这座桥管叫为蛇拦桥了。每天早晨,这条大蛇还时常口吐毒雾,远远望过去,好像是一朵蘑菇似的白云。(后来,这后面的村庄也被叫做白云南村了,意思是说,白云是从南边飘来的,飘到这上空就不动了。当然这是后话)。这事很快传到了官府那里,为了尽快为民除害,贴出告示,严禁路人行船在此经过,均须绕道而行,并悬赏各路英雄好汉为这里的老百姓清除大害。
有一天,村庄上来了两个叫化子兄弟,一个叫张八,另一个叫张九,长期以捕蛇制药,替民行病为业,虽然贫穷,又穿得较为破烂,但是兄弟俩的心实却是很好,又讲究义气,乐于助人。两兄弟一走进村庄,村民们马上汇了拢来,大家以焦急盼望的心情,七嘴八舌地向他们讲述了大蛇的为所欲为,横行霸道之事,恳求俩兄弟为民除害,除掉这条害人的大蛇。
两兄弟听了大家的哭诉叙述之后,方知此蛇凶狠无比,非同一般毒蛇,要捉住它肯定会有相当的人身生命危险性。然而,又想到这条毒蛇不除,老百姓就无一天安宁日子,除掉它就是为民除了害,做了一件眼前好事!所以,经过考虑,两兄弟还是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先应掌握大蛇的基本动态。两兄弟在有威望的族长家里住落之后,慢慢地观察大蛇的活动情况。发现这条大蛇平时一直躲藏在山上,凡是在桥边上升起一股蘑菇状白云时,这大蛇就爬出来,横卧在桥上来览食了。
两兄弟经过再三合计,最后确定了一个捕杀大蛇的方案。不知大家是否知道民间长期有这么一句很通俗的老语,叫做:“蛇哎,随侬毒,我格烂吐(指唾沫)比侬毒。”意思讲:人的唾沫比毒蛇还要厉害,是毒蛇最可怕的液体,蛇身一旦粘上人的唾沫就要疼死烂死,其性命也就不长了。所以,他们就请村民搭起演戏大台,在村口放了两只大木桶,要求每一个来看戏的百姓,都要往木桶内吐上一到二口唾沫。来看戏的群众听说唾沫是因除大蛇所急需的物品,都纷纷争先恐后地进行奉献。
没几天时间,这两只大木桶里,唾液就盛得满满的了,两兄弟又抓紧时间准备了数十把锋利无比的杀牛尖刀,同时,还备好了很多削尖了的毛竹梢子。
这一天傍晚,这条大蛇又出来拦路寻食了。张八把数十把杀牛尖刀全都绑缚在身上,刀口向外,双手拿着两把大刀,张九则全身绑了竹尖,肩上挑着二水桶唾液,也一同向这桥上走去,两兄弟已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决心与大蛇血战到底,同归于尽。
那条大蛇见有人走了过来,以为是送吃食来了,它“呼”的一下迅速昂起了蛇头,作好了吃人的准备。说时迟,那时快,只看见大蛇迅猛地张开血盆大口向张八扑了过来,想用比簟筒大的蛇身紧紧盘住张八的身子,由于张八全身都绑上了锋厉无比的尖刀,大蛇刚用力缠紧,蛇身上立即血流如注。但它缠也不是,不缠也不是,干脆仍缠住紧紧不放,使张八身子难以大幅度活动,只能双手持刀用力斩蛇肚。张九见大蛇一刻也不放松哥哥,连忙抓起木桶,想将唾液泼向蛇头蛇身。大概由于心里也有些慌了,竟将其中一桶撞翻于地,他又连忙把另一桶唾液紧紧抓在手上,用尽力气泼向蛇身。
这大蛇遭到唾液泼洒和张八的大刀快斩,也不管蛇身已受到煎熬般的疼痛,其凶相更加毕露,连连口喷毒汁,使两兄弟连眼睛也睁不开了,蛇嘴也不断地去咬张八头部。张八张九受了蛇毒侵害之后,也自知性命难以保住了。所以,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越战越勇了,两人奋不顾身地与大蛇展开了生死搏斗。张八有意让大蛇缠身,用大刀斩蛇肚,把它的肠子等内脏也拉了出来,张九用削尖的竹尖去戳蛇眼、蛇嘴、蛇喉咙。这样,人与大蛇斗得非常激烈,真是难分难解。
最后,张八张九虽然勇敢无比,但是终因中毒较多,体力渐渐不支而倒地身亡。这条大蛇也由于两兄弟的奋力搏斗,流血过多,肝肠等内脏被拉出肚外而遭斩破,不久也很快死亡了。人们站在数百米远的地方眺望过去,桥头上白云逐渐消失了,人蛇搏斗也慢慢地停止了。大家见状,马上关切地奔跑到桥边,走近后一看,都惊呆了,两兄弟早已气绝,与大蛇同归于尽了。
村庄上的老百姓从四面八方涌向桥头,大家悲痛欲绝,痛哭流涕,无比崇敬两兄弟与大蛇搏斗而英勇献身的事迹。后来,大家选择了一块风水好地,悲痛地掩埋了他们的尸体。不久,全村百姓又自告奋勇地积极捐资,在距蛇拦桥约一公里的一座叫洪山头的山脚旁,建造了一座庙宇,庙内塑上了两兄弟与大蛇搏斗的英雄神像,只见兄弟俩手执大刀,身绑尖刀竹尖,脚踩大蛇,一幅英雄斗邪恶的悲壮景像。庙宇的匾额上,上书“张八九郎庙”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村民们以此来长期纪念这两位为民除害的杰出勇士。嘱咐子孙后代牢牢记住把这两位民族英雄,并把他们当作圣人来供奉,以切记心头,教育后代。
不久前,一位当地的村民说,上世纪六十年代,在余姚市历山白云南村,这张八九郎庙还一直保留着,只是到了文化大革命开始,被造反派们全部捣毁了,好可惜啊!
慈溪流传的民间故事篇四
在余姚市低塘街道(历山前面)的姆湖村里,有一个自然村的村名和一座不起眼的石板桥都叫“蛇拦桥”(这“桥”字,在姚北不读“乔”,而读作“践”)。村以桥而得名。
这座“蛇拦桥”,虽然不怎么雄伟壮观,仅仅只有三块大青石作桥面而铺成,但是,在余姚北部和慈溪西部地区却是非常有名,在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当中,真是无人不晓。只要大家一说起,他们就会滔滔不绝地讲述那蛇栏桥的故事来了。
据有关书志记载:余姚历山是个比较有名的地方,这大古塘前沿有座孤单单的山叫做历山,是传说中上古帝王“虞舜”还乡耕隐落居的地方。历山前面有几个小自然村分别叫徐家岙、白云南、郑巷、张巷、吕巷、下河严家、上陈等,村庄之间相距二、三里左右的路程。
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徐家岙山后的一个小村上,一到晚上,经常会丢失几只鸡呀、鸭呀、鹅呀之类的禽畜。后来,又发展到会失踪几只小猪、小羊,真是闹得满村风雨。大家私下里议论纷纷,你猜我测,弄得人心不安,都说村庄上一定是出了手脚不干净的坏人。
有一天半夜里,一个庵东行贩挑着一担后海捕来的海鲜到郑巷去出售,路过徐家岙山后面的一座无名的三板石桥,他挑得累了,看看天时还早,就放担于桥上,歇力收汗,吃袋旱烟。只歇了一袋烟的功夫,突然,在桥南的小山上,窜出一条灰黑大蛇,比簟筒还要大许多,当即把这个行贩吓得昏了过去。等到他慢慢苏醒转来,天已大亮,一担鱼虾早就被这条大蛇吃了个精光。
消息一传开,村民们个个惊慌万状。联想到这条大蛇从开始偷鸡吃鸭咬猪,现在又拦路吃了过路行贩的鱼虾,说不定今后有朝一日,还会拦路吃人呢!
百姓们非常担忧,但谁也想不出一个好办法,来对付这条可恶的大蛇。
自此以后,这条大蛇的胆子也越来越大了,常常白天也横卧在石桥上,胡作非为。所以,过往百姓逐渐的把这座桥管叫为蛇拦桥了。每天早晨,这条大蛇还时常口吐毒雾,远远望过去,好像是一朵蘑菇似的白云。(后来,这后面的村庄也被叫做白云南村了,意思是说,白云是从南边飘来的,飘到这上空就不动了。当然这是后话)。这事很快传到了官府那里,为了尽快为民除害,贴出告示,严禁路人行船在此经过,均须绕道而行,并悬赏各路英雄好汉为这里的老百姓清除大害。
有一天,村庄上来了两个叫化子兄弟,一个叫张八,另一个叫张九,长期以捕蛇制药,替民行病为业,虽然贫穷,又穿得较为破烂,但是兄弟俩的心实却是很好,又讲究义气,乐于助人。两兄弟一走进村庄,村民们马上汇了拢来,大家以焦急盼望的心情,七嘴八舌地向他们讲述了大蛇的为所欲为,横行霸道之事,恳求俩兄弟为民除害,除掉这条害人的大蛇。
两兄弟听了大家的哭诉叙述之后,方知此蛇凶狠无比,非同一般毒蛇,要捉住它肯定会有相当的人身生命危险性。然而,又想到这条毒蛇不除,老百姓就无一天安宁日子,除掉它就是为民除了害,做了一件眼前好事!所以,经过考虑,两兄弟还是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先应掌握大蛇的基本动态。两兄弟在有威望的族长家里住落之后,慢慢地观察大蛇的活动情况。发现这条大蛇平时一直躲藏在山上,凡是在桥边上升起一股蘑菇状白云时,这大蛇就爬出来,横卧在桥上来览食了。
两兄弟经过再三合计,最后确定了一个捕杀大蛇的方案。不知大家是否知道民间长期有这么一句很通俗的老语,叫做:“蛇哎,随侬毒,我格烂吐(指唾沫)比侬毒。”意思讲:人的唾沫比毒蛇还要厉害,是毒蛇最可怕的液体,蛇身一旦粘上人的唾沫就要疼死烂死,其性命也就不长了。所以,他们就请村民搭起演戏大台,在村口放了两只大木桶,要求每一个来看戏的百姓,都要往木桶内吐上一到二口唾沫。来看戏的群众听说唾沫是因除大蛇所急需的物品,都纷纷争先恐后地进行奉献。
没几天时间,这两只大木桶里,唾液就盛得满满的了,两兄弟又抓紧时间准备了数十把锋利无比的杀牛尖刀,同时,还备好了很多削尖了的毛竹梢子。
这一天傍晚,这条大蛇又出来拦路寻食了。张八把数十把杀牛尖刀全都绑缚在身上,刀口向外,双手拿着两把大刀,张九则全身绑了竹尖,肩上挑着二水桶唾液,也一同向这桥上走去,两兄弟已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决心与大蛇血战到底,同归于尽。
那条大蛇见有人走了过来,以为是送吃食来了,它“呼”的一下迅速昂起了蛇头,作好了吃人的准备。说时迟,那时快,只看见大蛇迅猛地张开血盆大口向张八扑了过来,想用比簟筒大的蛇身紧紧盘住张八的身子,由于张八全身都绑上了锋厉无比的尖刀,大蛇刚用力缠紧,蛇身上立即血流如注。但它缠也不是,不缠也不是,干脆仍缠住紧紧不放,使张八身子难以大幅度活动,只能双手持刀用力斩蛇肚。张九见大蛇一刻也不放松哥哥,连忙抓起木桶,想将唾液泼向蛇头蛇身。大概由于心里也有些慌了,竟将其中一桶撞翻于地,他又连忙把另一桶唾液紧紧抓在手上,用尽力气泼向蛇身。
这大蛇遭到唾液泼洒和张八的大刀快斩,也不管蛇身已受到煎熬般的疼痛,其凶相更加毕露,连连口喷毒汁,使两兄弟连眼睛也睁不开了,蛇嘴也不断地去咬张八头部。张八张九受了蛇毒侵害之后,也自知性命难以保住了。所以,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越战越勇了,两人奋不顾身地与大蛇展开了生死搏斗。张八有意让大蛇缠身,用大刀斩蛇肚,把它的肠子等内脏也拉了出来,张九用削尖的竹尖去戳蛇眼、蛇嘴、蛇喉咙。这样,人与大蛇斗得非常激烈,真是难分难解。
最后,张八张九虽然勇敢无比,但是终因中毒较多,体力渐渐不支而倒地身亡。这条大蛇也由于两兄弟的奋力搏斗,流血过多,肝肠等内脏被拉出肚外而遭斩破,不久也很快死亡了。人们站在数百米远的地方眺望过去,桥头上白云逐渐消失了,人蛇搏斗也慢慢地停止了。大家见状,马上关切地奔跑到桥边,走近后一看,都惊呆了,两兄弟早已气绝,与大蛇同归于尽了。
村庄上的老百姓从四面八方涌向桥头,大家悲痛欲绝,痛哭流涕,无比崇敬两兄弟与大蛇搏斗而英勇献身的事迹。后来,大家选择了一块风水好地,悲痛地掩埋了他们的尸体。不久,全村百姓又自告奋勇地积极捐资,在距蛇拦桥约一公里的一座叫洪山头的山脚旁,建造了一座庙宇,庙内塑上了两兄弟与大蛇搏斗的英雄神像,只见兄弟俩手执大刀,身绑尖刀竹尖,脚踩大蛇,一幅英雄斗邪恶的悲壮景像。庙宇的匾额上,上书“张八九郎庙”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村民们以此来长期纪念这两位为民除害的杰出勇士。嘱咐子孙后代牢牢记住把这两位民族英雄,并把他们当作圣人来供奉,以切记心头,教育后代。
不久前,一位当地的村民说,上世纪六十年代,在余姚市历山白云南村,这张八九郎庙还一直保留着,只是到了文化大革命开始,被造反派们全部捣毁了,好可惜啊!
慈溪流传的民间故事篇五
沈府巷在哪里?沈府巷为什么这么有名?沈府巷又是怎么发家的?桑金伟先生在书中把前两个问题讲得较为详细透彻,讲述的内容是有根有据,文章写得充实。沈府巷,地处于浒山街道的楼家塘头,老浒山人都不叫该地为沈府巷,而是把它叫做沈埠房(大概与它地处河边有关)。在沈府巷的地方,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名人大官和商人,而较有名望的大家贵族当属沈家了。不过,桑金伟先生对“沈府巷是怎么发家的?”仅仅用了一百余字简单而讲述,没有向读者详细介绍,也没有提供一些材料和史实,可以说是一笔带过。
今天,我在这里来向大家讲讲《沈府巷》的民间传说。因为是很久以前道听而来的,也不知道是真是假,所以,各位权当作我是在讲一则民间故事吧。
据说,这沈府巷的老祖宗在浒山安家落户时,却是一位穷苦郎中出身。老婆靠纺棉丝,做些卖布,过苦日子的。男东家呢,是个郎中,会点医术,懂些医道,赚些小钱,养家糊口,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是比较清苦的。
有一天,这个沈郎中告别妻小,背起行医包袱,远走他乡,外出行医去了。
由于在外也挣不到什么大钱,所以,一年四季难得归家。他在全国各省各府都跑遍了,最后,落脚来到京城行医而生活。
那天外出,沈郎中看见大街之上围拢了许多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都抬着头在看一张榜文,他也好奇地挤了进去。
仔细观看,原来是京城总督大人的门上贴了一张告示:总督府里的小姐近日生了一种怪病,茶不饮,饭不吃,日见黄瘦,身子疼痛无比,问小姐生了什么怪病,只是哭泣,不说病情,请了许多名医,又不能当面搭脉观看,所以无人能治,急煞了总督大人。告示中明确悬赏:如果有人能够治愈小姐的这个怪病,有官则官上加官,无官就平地升官,假如勿想做官,有什么要求请提出来,尽量给予满足。
这沈郎中想想自己一生行医,也是怀才不遇,多少疑难杂症也碰到过不少,均能化险为夷,因此,就冒着生死风险,把这张榜文揭了下来,大胆地向总督府衙门走去。
总督大人看见有人撕了榜文进来,满天欢喜,把他请为上宾,一番热情招待之后,询问有何良方?沈郎中说:这遥空搭脉我是吃不消的,必须当面观看小姐脸色,手搭脉博,眼看舌苔,方才确诊下药。总督大人为了抢救女儿性命,也没有什么良策,顾不得男女有别了,便叫沈郎中去他女儿闺房诊断了。
郎中经过望、闻、搭、看等综合分析之后,最后,确诊小姐是生了一种慈溪人称作为:纯拣克寸的毛病——下身肛门下方生了一个大大的骑马痈,这个羞人的毒疮生得真的不是地方,不开刀放毒又怎能医得好这毒疮疤呢?然而,这总督大人之家的女儿,又是黄花闺女,平常连静脉也不轻易让郎中搭上的,何况这疮又生在这部位,真正难啊!
那么,如何开刀呢?沈郎中闷思苦想了足足半天时间,最后,终于想出了一个精囊妙计:他私下里一个人把一把开毒疮用的慈溪人土话叫“冷丹”的刀片磨得非常锋利,自己又多次在一把太师椅上坐了又坐,并做好了暗记,然后,把这把锋利无比的尖刀从太师椅下面触了上来,让尖刀刀锋露出椅面约半寸左右,刀锋上面再用一块大红绸布盖上,一切准备停当。
第二天早晨,沈郎中就叫丫环扶小姐走出闺房来看病。那小姐因生了毒疮,没几天时间已病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一付皮包骨头的样子,连走路的力气也简直没有了,在两个丫环的搀扶下,虚虚弱弱、摇摇晃晃地从闺房走出来,移步来到厅前,沈郎中叫丫环扶小姐到太师椅上坐下,丫环、小姐、总督大人以及众位家人都不知是计,总觉得这位郎中医病有点出奇,为啥要让小姐到太师椅上去坐呢?既然有敢于撕榜的勇气,也肯定必有高明的医术,无须多疑。
所以,大家都听从郎中的指挥,把小姐慢慢携扶到太师椅上面,小姐刚刚将屁股坐到太师椅上,突然感觉一阵狠命的疼痛,原来,这太师椅上的尖刀已触破红布正好不偏不倚地刺向了小姐下身的骑马痈内,小姐正欲起身站立,又被这沈郎中在小姐两肩头上狠狠地往下一按,说:“请小姐再坐一会,病情马上就好。”真是又一阵奇痛,一股脓血象潮水一样,“叭”地喷射到了裤子上,源源不断,小姐也痛得差一点点昏死过去。沈郎中马上吩咐丫环扶小姐快快回房,并说:“从今天开始,小姐只要吃些消炎草药,这病慢慢自会好起来的了。”丫环们扶小姐到闺房,及时给小姐更换了裤子。
因为给小姐的骑马痈放了毒血,又经过对症下药的中药调理,没几天功夫,小姐的病情真的一天比一天减轻。不到一个月时间,这位千金小姐又出落得亭亭玉立,似花似玉一般,总督府里上上下下无不欢天喜地,高兴万分。
总督大人再三挽留沈郎中平地升官,被他一次又一次谢绝,后来又问他:“既然不要做官,那么,还有什么要求?”沈郎中只是说:“自己是行医出身,常年累月,居无定所,四海为家,现只要求在京有个落脚之地,开爿药店,便于自己为民造福,治病救人而已。”总督大人一听,区区小事,怎能不予满足呢?马上出钱买下了京城某重要地段的一家药店,无偿送给了沈郎中。后来,两人又结拜了兄弟,成为一对非常亲蜜的朋友了。
从这以后,这爿中药店的生意特别兴隆了。
据说,有一年皇帝的太后也生了一场大病,又久治不愈,御医在药方中急需一帖“老虎屎”,四处求索而无果。沈郎中就用“猫屎”代替而贡上,说是老虎是地虎,家猫乃天虎,可以代之。
结果,皇后服之,果然灵验,这下沈郎中的名气则更加大了,得到了皇上的封赏,从此,他与皇室也有了联系,听说还封了一个二品官职呢!
这样,这个沈郎中从一个走游四方的小郎中,一下子变成了京城哈哈有名的大药倌,因此,就发了大财。
发财没忘本,他在京城,把赚来的金银财宝装了十八只大船,经过京杭大运河,叫人摇到了浒山老屋里。
那天,正是半夜里,老婆还在点着油灯在“滴冽冽、滴冽冽”地纺棉丝,听到有人敲门,马上起身开门出去,外边已经是人声鼎沸,xx大船的财宝一箱一箱地抬了进来,几间小屋里藏也藏不下了。
再后来,在现在天九街的地方,建造了九十九间转马楼,只要一登上楼,便可四周绕转,其气势气魄真是无比宏伟,方圆几里谁也比不过了。
只是这转马楼到了太平天国期间,被造反的太平军用火把烧掉了大部分。解放之前的汪伪时期,再次遭受火灾,这转马楼便成了一块焦朴朴的空地了,仅剩下一条沈府巷了,后人还把它说成了沈埠房。
据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能看到残存的大门堂,还有高大的旗杆石。
慈溪流传的民间故事篇六
据说,从前,有一个人力气非常大,能够把一株参天大树连根拨起,人称“拨树王”。他占山为王,在山道必经之地设立关卡,凡过往行人都必须向他交纳买路钱,否则一律不予放行,只能回转。大家因为很惧怕他,所以,都被迫把钱交给于他。
有一天,走来一位青年后生,对手要向他交纳买路钱很不服气,对他说:“你只能拨一棵大树就称王称霸,那么,我能够把许多山一座一座地移拢过来,这本事难道会比你小吗?”拨树王不相信,说:“你如果真能把山移拢来,我就不收你买路钱。还很佩服你,咱们结拜为兄弟。”后来那人用法术,真的把周边的山一座一座地移了拢来。拨树王很惊叹,两人就结拜为兄弟,这个好汉被称为“移山王”,尊坐为第二把交椅,与拨树王一起也做起了强盗。
第二天,又来了一位英雄好汉,两人上前拦住,欲向他收取买路钱,那好汉便问他们:“为啥要我交纳买路钿?你们究竟有多少本事?”两人分别说:“大哥能力拨千斤树,人称拨树王。二哥能把山拿拢来,人称移山王。你今天碰到我们这样有本事的人,还想不交买路钱吗?”那人听了哈哈大笑,说:“你们这点小本事,算啥?我还能把你们移拢来的山,一座一座地叠起来呢!”说完,真的把这些移拢的山叠了起来。两人看了之后,认为这人本事更大,很是佩服,一定要同他结拜为兄弟。后来,就尊他坐第三把交椅,取名为:“幢(叠)山王。”
第三天,又来了一位好汉,三人上前拦住去路,一定要他拿出买路钱,这人也不是好吃果子,不肯交出来,三结拜就问他:“有没有大的本事?如果有的话就请施展一下。”那人也亳不客气,抬起一脚踢过去,把幢山王叠起来的山全都踢到了,又把它放到了原来的位置上。大家一看,这个人的本事也是大的,所以,四个人就结拜为四兄弟,阿大拨树王,阿二移山王,阿三幢山王,阿四踢山王。自此之后,大家在山上就一直称王称霸,好不威风,下山来时,又敲诈勒索过往客人。周围百姓看了,只是怨声载道,敢怒不敢言,无不个个痛恨。
四兄弟胡作非为之事被天上的观世音菩萨知道了,她便决定要为民除害了。这一天,她打扮成一个白发婆婆,手拿香篮,一路低头顾自走来。四结拜看见之后,马上拦住,要她交出买路钱来,否则,就是不予放行。那老婆婆说了:“你们有什么本事要拦住我去路?”老大说:“我能力拨千钧树,人称拨树王。”老二说:“我能把周围的山全都移拢来,人称移山王。”老三说:“我能把阿二移拢来的山,一座一座地叠起来,人称幢山王。”老四说:“我能把阿二、阿三拿拢叠起来的山一脚踢翻,使各山回归到原来的地方。人称踢山王。”那老婆婆听了之后,哈哈大笑,说:“你们这点小本事,也想在这山头上称王称霸?我把这只香篮放在这里,你们谁有本事拎得起,我这买路钱就交给他,假如拎不起,休想要我的过路钱。”四个人很不相信,都来试拎,连吃奶的力气也用尽了,这香篮象生了根似的,连动也没挪动一点,原来这是观世音菩萨在用佛力,这四个人怎么还会拿得动呢!那老婆婆见状,就说了:“你们连我这只香篮也拎不动的人,也想叫我交出买路钱?没门!”说完,就轻轻松松地拎起香篮就走,这四结拜兄弟只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羞也羞死了,眼睁睁地让她走了过去。
观世音刚刚走过关卡,就化了一条通天路,向天上走去。四兄弟方才回过神来,如梦初醒,猜想这位老太太肯定不是凡人,是个神仙。所以,便一路追了上来,也想跟随观世音菩萨一道上天成仙去了。这个移山王就把所有的山移过来,幢山王把山又叠了起来,大家一路追赶,这观世音也有意一直保持几十步的距离,往天上行走。这山是越叠越高,观世音也越走越快。天门开好之后,观世音菩萨一脚蹬上了天,四个人心也急了,赶紧用四双手攀住天门,刚想抬脚跨上去,那踢山王一不小心,他的脚正好踢在叠起的山头上,这些辛苦苦叠上来的山被他全部踢倒了,而这天门也很快关住了。这样,四个人的四双手是攀住了天门,而这八只脚因为没地方可踩可踏了,变成了老悬空,最后力气用尽,都摔到地面而粉身碎骨。
后来,人们把这件事编成了故事:“摇天八只脚,摇摇摇勿着”。把某些不着边际的事情也用“老悬空”三个字来概括了。
- 相关文章
-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