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皇帝故事500字
时间:2022-01-10 00:00:00 分类:日志大全
历史故事对于历史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历史故事的选择,必须遵循真实性、针对性、生动性和探究性的原则,以充分发挥历史故事的明理启智的作用。下面是励志日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皇帝故事500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皇帝故事篇一:李渊买战马
隋炀帝大业十三年农历二月,李渊治下驻马邑的鹰扬府校尉刘武周发动兵变,杀死马邑太守王仁恭,据马邑而自称天子。
农历三月,刘武周攻破楼烦郡,进占汾阳宫,并与突厥勾结,图谋南下争夺天下。炀帝闻讯后大怒,要提李渊到江都治罪。
在此危急情势下,李世民说:“事情紧急,可以举事了。”
其周围的心腹裴寂、许世绪、武士等也纷纷劝李渊起兵,李渊终于下定了反隋的决心。
于是,李渊借口防备刘武周和突厥南下,派李世民、长孙顺德、刘弘基等人到各地募兵,在很短的时间里便招到数千人。
就在李渊信心满满将要出兵的时候,突然大谋士刘文静提醒李渊说:“唐公,现在兵员不是问题,关键是缺马,没有骑兵,平原作战我们必将失败。”
当时,中原大地非常缺马,李渊陷入了沉思,问怎么办。刘文静说:“可以以结盟的形式稳住突厥人,然后向他们买马。”
李渊大喜,立刻写了一封信,内容是:大举义兵,远迎主上,复与突厥和亲,如开皇之时。若能与我俱南,愿勿侵暴百姓;若但和亲,坐受宝货,亦唯可汗所择。派人带着信和珠宝出使突厥。
始毕可汗看过信之后,他最恨隋炀帝,同意和李渊联盟,六月十八日,始毕可汗的使者康鞘利来了,送来价格有些高的1000匹战马,很明显始毕可汗知道李渊现在缺战马,想趁机敲一笔。
他想错了,李渊虽然用很高的规格招待康鞘利,但对战马挑挑拣拣,只买了500匹,然后说什么也不要了。
刘文静、裴寂等人很着急,说:“唐公,咱们现在很缺马,始毕可汗送马上门,虽然价格贵了点儿,但咱们正在周马之际,应该全买下来,如果您缺钱,我们可以用自己的钱,把剩下的马匹买下来。”
李渊对大家说:“突厥人有的是马,始毕可汗为了趁机谋利,才送马上门。我之所以没全买,不是买不起,而是担心全买了以后,他们就会知道咱们的急迫,送来的马不但不好,价格会越来越高,最终我们没买几批就买不起了。我现在只买一半,向他们示穷和挑剔,他们会一批一批送好马过来,而且维持在这个价格上,我们就会用最少的钱买最好的马,这才是长久之计。”
后来的情况和李渊的预想一样,大家无不称赞李渊的智慧。
中国皇帝故事篇二:历史上宋真宗曾“裁员”十九万人
危机让人失常,当下的金融危机也是一样,譬如“财源滚滚”等许多善意词汇因为和“裁员”等词存在谐音部分,所以,被很多人打入冷宫,不再使用。
其实,“裁员”在历史悠久的中国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北宋真宗年间的大裁员一次性就砍掉十九万人,规模之下、力度之狠,堪称历史之冠。
宋朝的建立者赵匡胤虽然是军人出身,但却义无反顾地背叛了自己的阶级。这是因为宋朝建立在五代十国的废墟上,枪杆子里出政权是常有的事。
赵匡胤靠武力获得了政权,对军人的危害性深有体会。为此,他经过多年的摸索,建立一套史上复杂程度仅次于辽国的官僚体制,而且这套制度比更年期的女人还善变。
这套官制看着麻烦,但作用是明显的。这里的作用分正作用和副作用,先说正作用。这套让人抓狂的制度通过增设官僚机构层次、官官相互牵制的的方式,成功地分割了权力。但是,正作用后来逐渐淡去,副作用却越来越大,因为这套制度无形中增加了官员数量;同时,科举取士的方式也使更多的人进入官僚阶层,仅宋太宗当政的20xx年间,进士科取就达近万名,而整个唐代290年间进士总数才不过六千。
官职泛滥,造成了大批的闲散官员。在宋朝的任官制度中,实行了官职分离的任职办法,既“名与实分”“官与职分”,官制分官、职、差遣的区别。
“官”只是表明级别和领取俸禄的依据,“职”是给文臣所加的学士、直阁一类的荣誉称号。而真正管理事务是“差遣”。官员高俸禄必然使朝廷负担日益沉重,至英宗时,已经出现了财政赤字,仅奔驰二年(1065)年财政赤字就多达1570万贯。
在刚刚即位的宋真宗一筹莫展的时候,大臣陈彭年上书建议从五个方面调整政策,缓解社会矛盾,指出“此五者,实经世之要道,致治之坦途也”。这有益于“经世”“致治”的五项方针中,就包括“省冗员”。
赵恒一看可行,就于咸平四年(1001)六月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裁员,共记下岗分流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第二年五月,又进一步“减河北冗官”。
事实证明,这是次治标不治本的裁员行动,因为导致“冗员”的宋朝官僚体制并没有丝毫松动,因而在不久之后,宋朝很快又回到了上身强大、下身瘫痪的财政困境中,即使王安石上台,也没有改变这种局面。
中国皇帝故事篇三:晋文公重耳
公子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晋献公年老的时候,宠爱一个妃子骊姬,想把骊姬生的小儿子奚齐立为太子,把原来的太子申生杀了。太子一死,献公另外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都感到危险,逃到别的诸侯国去避难了。
晋献公死后,晋国发生了内乱。后来夷吾回国夺取了君位,也想除掉重耳,重耳不得不到处逃难。重耳在晋国算是一个有声望的公子。因此一批有才能的大臣都愿意跟着他。
重耳先在狄国住了十二年,因为发现有人行刺他,又逃到卫国。卫国看他是个倒运的公子,不肯接待他。
他们一路走去。走到五鹿(今河南濮阳东南)地方,实在饿得厉害,正瞧见几个庄稼人在田边吃饭。重耳他们看得更加口馋,就叫人向他们讨点吃的。
庄稼人懒得理他们,其中有一个人跟他们开个玩笑,拿起一块泥巴给他们。重耳冒了火,他手下的人也想动手揍人了。
随从的有个叫狐偃的连忙拦住,接过泥巴,安慰重耳说:“泥巴就是土地,百姓给我们送土地来啦,这不是一个好兆头吗?”
重耳也只好趁此下了台阶,苦笑着向前走去。
重耳一班人流亡来到齐国。那时齐桓公还在,待他挺客气,送给重耳不少车马和房子,还把本族一个姑娘嫁给重耳。
重耳觉得留在齐国挺不错,可是跟随的人都想回晋国。
随从们背着重耳,聚集在桑树林里商量回国的事。没想到桑树林里有一个女奴在采桑叶,把他们的话偷听了去,告诉重耳的妻子姜氏。姜氏对重耳说:“听说你们要想回晋国去,这很好哇!”
重耳赶快辩白,说:“没有那回事。”
姜氏一再劝他回国,说:“您在这儿贪图享乐,是没有出息的。”可重耳总是不愿意走。当天晚上,姜氏和重耳的随从们商量好,把重耳灌醉了,放在车里,送出齐国,等重耳醒来,已离开齐国很远了。
以后,重耳又到了宋国。宋襄公正在害病,他手下的臣子对狐偃说:“宋襄公是非常器重公子的。但是我们实在没有力量发兵送他回去。”
狐偃说:“这我们全明白,我们就不再打扰你们了。”
离开宋国,又到了楚国。楚成王把重耳当做贵宾,还用招待诸侯的礼节招待他。楚成王对待重耳好,重耳也对成王十分尊敬。两个人就这样交上了朋友。
有一次,楚成王在宴请重耳的时候,开玩笑地说:“公子要是回到晋国,将来怎样报答我呢?”
重耳说:“金银财宝贵国有的是,叫我拿什么东西来报答大王的恩德呢?”
楚成王笑着说:“这么说,难道就不报答了吗?”
重耳说:“要是托大王的福,我能够回到晋国,我愿意跟贵国交好,让两国的百姓过太平的日子。万一两国发生战争,在两军相遇的时候,我一定退避三舍。”(古时候行军,每三十里叫做一“舍”。“退避三舍”就是自动撤退九十里的意思。)
楚成王听了并不在意,却惹恼了旁边的楚国大将成得臣。等宴会结束,重耳离开后,成得臣对楚成王说:“重耳说话没有分寸,将来准是个忘恩负义的家伙。还不如趁早杀了他,免得以后吃他的亏。”
楚成王不同意成得臣的意见,正好秦穆公派人来接重耳,就把重耳送到秦国(都城雍,在今陕西凤翔东南)去了。
原来秦穆公曾经帮助重耳的异母兄弟夷吾当了晋国国君。没想到夷吾做了晋国国君以后,反倒跟秦国作对,还发生了战争。夷吾一死,他儿子又同秦国不和。秦穆公才决定帮助重耳回国。
公元前636年,秦国护送重耳的大军过了黄河,流亡了十九年的重耳回国即位。这就是晋文公。
- 相关文章
-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