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生  日志大全

关于春秋时代的故事

时间:2021-08-26 00:00:00 分类:日志大全

  人们对历史的印记很大程度上是从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而来的。历史故事具有生动的情节和丰富的内容,很容易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印象。以下是励志日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春秋时代的故事,希望能够帮到你!

关于春秋时代的故事篇一:毛遂自荐说楚王

  平原君的名字叫赵胜,是赵国的一位公子,在所有的公子中,他是最有能力的一位。秦国军队围攻赵国都城邯郸的时候,赵王派他前往楚国求援,想与楚国签订合纵的盟约。

  平原君准备带二十名文武全才的门客跟他一起去楚国,可是从手下三千门客里左挑右选,最后只选出了十九位,还差一位无论如何也选不出来了。就在他着急的时候,有一个坐在角落里的门客站起身,自我推荐道:“您把我作为备用人员带上吧。”

  平原君十分惊讶,问他:“你叫什么名字,到我门下有几年了?”

  那个门客说:“我叫毛遂,到您的门下已经三年了。”

  平原君仔细打量他一番,摇摇头说:“我听说有才能的贤士活在世上,就像一把锥子放在布袋里,它的锥尖很快就会冒出来。可你已经来我门下三年了,我左右的人从未称赞过你,可见你并没有什么才能。”

  毛遂上前一步,大声说:“从前我并未被放在布袋里,所以,您看不到锥尖。您要是早点把我放到布袋里,锥尖早就戳出来了!”

  其他的门客都以为他在说大话,互相眉来眼去,用轻蔑的话讥笑他。

  平原君很佩服毛遂的口才和勇气,就决定由他凑齐这二十个人的数,辞别赵王,前往楚国去了。

  平原君和楚王在朝堂上商议合纵抗秦的事,毛遂和其他十九个门客都站在台阶下等着。这场谈判从早晨起,一直谈到正午,任平原君说破了嘴皮,楚王就是不同意合纵抗秦的事。

  这时,有一个门客走到毛遂身边,对他说:“请你上去说一说吧。”

  毛遂大步走上前去,手里握着宝剑,高声道:“合纵与否,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明白,怎么从早晨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结果呢?”

  楚王一愣,问平原君:“他是什么人?”

  平原君说:“是我的门客。”

  楚王一听,非常不高兴,便呵斥道:“我和你的主人说话,哪里轮到你来插嘴,赶快下去吧!”

  谁知,毛遂不但没有下去,反而握着剑柄,又向前迈了一步。

  毛遂说:“大王之所以呵斥我,是因为楚国人多势众。但是,我现在距大王只有十步之遥,大王的命可是掌握在我的手中了。”

  楚王听他这么一说,心里也有些胆怯了。他马上换了一种口气说:“那你有什么高见,说出来听听。”

  毛遂说:“楚国有五千里大地,一百万兵士,曾经也称霸于诸侯。可是,自从秦国强大起来,楚国就连吃败仗,连自己的国君都成了秦国的俘虏,最后死在秦国。想一想,这都是楚国的耻辱啊!秦国的白起不过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子,带着几万人马,就夺取了楚国的都城,这等奇耻大辱连我们赵国人都为大王感到羞愧!今天,我们来和大王谈合纵的事,这不单单是为了赵国,更主要的也是为了楚国,难道大王就不想报仇雪恨吗?”

  毛遂的一番话,说得楚王脸红心跳。

  他连声说:“有道理!有道理!”

  毛遂追问:“这么说,合纵的事可以决定了。

  楚王说:“决定了。”

  毛遂马上叫楚王的侍从拿来鸡血、狗血和马血,他手捧盛有动物血的铜盘,跪在地上,说:“按照规矩,请大王先歃血!”

  楚王歃血后,平原君和毛遂也歃了血。

  回到赵国后,平原君十分感慨地说:“我从前以为,凭我的眼力,是不会漏下天下的贤士的,可楚国之行,我知道我错了。”

  从此,平原君把毛遂尊为上客,凡事都征求他的意见。

关于春秋时代的故事篇二:孟尝君与鸡鸣狗盗

  孟尝君姓田,名文。他的父亲是齐威王的小儿子、齐宣王的异母弟弟。因为孟尝君的生日是五月初五,按照当时的习俗,说这样的孩子一旦长得跟门框一样高了,对他的父母是十分不利的。于是,父亲便想把他扔掉,可是母亲舍不得,坚持着把他养大了。

  长大后,他问父亲为什么不要自己,父亲不耐烦地说出缘由。不曾想,孟尝君的一番话令父亲大吃一惊。孟尝君说:“人生究竟是受制于天呢,还是门框?如果受制于天,那你再忧虑也是没有用的,如果受制于门框,那就把门框抬高就是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孟尝君的才能越来越显现出来,父亲也抛弃了偏见,让他主持家政。父亲去世后,他接替了父亲的爵位及封地。

  孟尝君的门下有三千多门客,他们无论出身贵贱,只要到了孟尝君这里,都能受到相同的待遇。

  秦昭公听说了孟尝君的名气,就邀请他到咸阳去,说是要拜他为丞相。孟尝君的门客们知道后,都极力反对,可是,孟尝君犹豫一番,最终还是到秦国去了。秦昭公亲自欢迎他,孟尝君则把一件纯白的银狐皮衣送给秦昭公作见面礼,秦昭公十分高兴,命人把它藏在内府的库里。

  秦昭公本来真心打算拜孟尝君为丞相,可是,他的大臣说:“这个人是齐国的贵族,手下又有那么多的门客,他当了丞相,一定事事先替齐国着想,哪里还会想着我们秦国呢?”

  秦昭公一听,有些后怕,马上把孟尝君软禁起来。

  孟尝君后悔没有听取门客们的意见,冒险到秦国来。到了这时,只得想方设法地逃出去。他打听到秦王身边有个受宠的妃子,便托人向她求救。那个妃子叫人传话说:“叫我救你们并不难,不过我也希望能有一件银狐皮衣。”

  皮衣只有一件,已经献给秦昭公了,哪里还能要回来这时,有一个门客站起来,说:“您放心吧,我有办法。”

  当天夜里,这位门客便潜入王宫的内府库里,把那件银狐皮衣偷了出来。

  孟尝君把银狐皮衣送给了那位妃子,妃子果然在秦昭公耳边大说好话,并一再为孟尝君求情,秦昭公真的释放了孟尝君,并发下过关文书,让孟尝君他们回国。

  孟尝君一刻不敢停留,急急忙忙往函谷关赶去。他怕秦昭公反悔,半路上更改了通行证,连自己的姓名也换了。半夜里,他们来到函谷关,只见关门紧闭,根本无法出去。依照秦国的规矩,关口要在鸡叫的时候才能开关放人,可现在离鸡叫的时候还早,如何才能过关呢?

  正在大家愁眉苦脸的时候,忽然有个门客学起了鸡叫,他一声接一声地叫着,竟把关里的公鸡引逗得全都叫了起来。

  守关的兵士以为天要亮了,便开了关门,放孟尝君他们出去了。

  孟尝君他们出关不长时间,秦国的追兵就赶到了。原来,秦昭公真的后悔了,他要杀掉孟尝君,可惜追兵晚到了一步,孟尝君已经跑远了。

  其实,这两个立下大功的门客初到孟尝君门下时,许多人还瞧不起他们,自从有了这次经历,大家都很佩服他们。

  孟尝君回到齐国,当了齐国的相国,他手下的门客就更多了。

  一天,有一个叫冯谖的人,听说孟尝君善待门客,就穿着草鞋来见他。孟尝君把他安顿在门客们居住的传舍里,让传舍的舍长善待他。谁知,这个冯谖每天吃饭的时候,都用手指弹自己的佩剑,一边弹,一边唱:“长剑回去吧,吃饭没有鱼。”

  孟尝君听了,觉得很有趣,就对舍长说:“给他鱼吃。”

  冯谖吃到鱼了,可是,他依然弹剑唱歌:“长剑回去吧,出入没有车。”

  于是,孟尝君给他备了马车。

  这个冯谖“得寸进尺”,又弹剑唱道:“长剑回去吧,没有钱养家。”

  孟尝君一打听,知道冯谖家里有个老娘,马上派人送去许多吃的和穿的。如此一来,冯谖不再唱歌了。

  有一天,孟尝君派冯谖到他的封地薛城去收账,临行前,冯谖问孟尝君:“回来的时候需要买点什么?”

  孟尝君说:“你看着办吧,家里缺什么,你就捎点什么回来。”

  冯谖到薛城之后,收回了十万利息钱,他用这些钱置酒宰牛,把所有借债的人召集在一起,大家开怀畅饮。酒至半酣,他让众人把债券拿出来一一核对,有能力付出利息的,重新约定期限;没有能力付出利息的,就把他们的债券一把火给烧了。

  冯谖对大家说:“孟尝君放债,是为了让贫穷的百姓过上富裕的日子,之所以收利息,是为了养活那些门客。现在,已经富足的百姓与我约定了付利息的期限,还很贫穷的百姓,孟尝君已经免除了他的债务这是多好的主人啊,我们可不能辜负他呀!”

  众人一听,感激涕零。

  冯谖回来后,孟尝君十分生气地问他:“你把债券都烧了,我这里的三千人吃什么?喝什么?”

  冯谖说:“我临走的时候曾问您需要买点什么,您说,家里缺什么,就买些回来。我觉得您这里什么也不缺,就是缺少对老百姓的‘情义’,所以,就为您把‘情义’买回来了。”

  孟尝君这才恍然大悟。

  后来,齐王听信谣言,罢了孟尝君的官,他的三千门客一哄而散,只有冯谖一个人陪着他。他们回薛城的时候,百姓出城百里迎接,场面之大,让孟尝君十分感动。

  孟尝君对冯谖不停地说:“我明白了!我明白了!”

关于春秋时代的故事篇三:名相管仲

  管仲,名夷吾,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大政治家。他父亲是齐国的大夫,然而到管仲这一代后,却是一贫如洗,但管仲丝毫不以贫困的生活为耻,他经营了小本生意来维持家计,更是认真的苦读诗书,勤练武艺,希望能有朝一日一展抱负。

  尽管管仲十分热中于仕途,曾三次踏入官场,却都因得罪了官僚而遭到放逐、罢黜的命运,但他并不气馁,他的知己好友鲍叔牙了解他,并给予他精神上的支持和经济上的援助,而管仲也不辜负鲍叔牙的厚望,孜孜不倦,从不懈怠。

  后来管仲获聘辅佐齐国的公子纠,而鲍叔牙辅佐了弟弟,管仲和鲍叔牙早有先见之明,各自护送公子纠和弟弟到鲁国和莒国,当时的齐襄公是个残暴的昏君,而在一次内乱中被齐国大臣所弑,当襄公崩逝的消息传来,两个公子都急于赶回齐国去登基,这时,鲁庄公命令管仲,赶到莒国通往齐国的路上去狙击赶路的弟弟,管仲那一箭确是射中了弟弟的铜制衣带的钩,也许是天命所定,弟弟从草地上爬起来,继续驾着马车,一行人不分昼夜的赶回齐国去登基了。

  即位后的弟弟就是后来的齐桓公。这一天在书房里,齐桓公正思索当时被管仲一箭射中衣带的情景,这时鲍叔牙进来看见齐桓公脸上的肃杀之意,便说:如果要成就一番大事业的话,一定要以管仲为相,并说明了管仲有经世济民的才能,齐桓公听罢也就欣然同意,起用管仲为相。

  自从管仲当了宰相之后,齐国国运蒸蒸日上,无论是经济、农业、税赋等等,莫不兼顾,除此之外,管仲还提出了“尊王攘夷”的政策。齐桓公和管仲立下誓约,与诸侯歃血为盟,果然,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之下,充分的发挥了“尊王攘夷”的精神,南征北战、无坚不摧,终于,齐国在诸侯国里脱颖而出,成为最富强的国家。

  由于管仲有独特的见解,有坚忍不拔的毅力,有框复天下、成就大事的自信,终日枵腹从公,因此染了风寒,性命垂危!他一向极为注重礼节,曾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就连他身染沉痾,也不愿失礼。齐桓公前来探视,并喂食管仲汤药,管仲感激涕零,说:“臣一生之中有两大乐事,一是结交鲍叔牙这个知己,二是遇到像您这样的明君。但遗憾的是臣再也不能为齐国百姓效命了”,说完之后不久便去世了。像管仲这样有抱负、有恢弘气度的宰相实在不多,而这也正是他留名青史的原因啊。

热门文章

重点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