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的民间故事
时间:2021-08-21 00:00:00 分类:日志大全
江西,指中国省级行政区——江西省(Jiangxi Province ),简称“赣”。江西同样也有一些民间故事。下面是励志日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江西的民间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江西的民间故事篇一
相传很久以前,永新西乡有一庄户人家,夫妻俩人年过四旬才生得一子,不禁喜出望外,取名叫“喜生”。随着岁月的流淌,喜生渐渐长大,而他的父母却一天天老去,家里的事就全落在喜生肩上了。好在喜生从小就学会了犁耙铲锹,各种农活样样在行,每年的收成也够全家的温饱。由于日子过得并不富裕,喜生一直到二十六七岁还没说上媳妇,使得老父母操心不止。那一年的秋天,老母亲好不容易托媒在邻村说了一门亲事,姑娘叫“春姑”,家里父母双亡,与哥嫂住在一起,所以小姑子的婚事由长嫂作主。经媒人来回牵线,不仅双方同意结亲,连日子也定好在次年春分后的第一个黄道吉日。
转眼春分已过,娶亲的日子也到了。喜生家杀猪打鱼做豆腐,操办酒席谢亲朋,乡邻人家也纷纷前来帮忙。收亲那一天,吹唢呐的、抬花轿的、扛嫁妆的、同亲的,吹吹打打去接亲;厨房里洗菜的、剁肉的、蒸饭的、摆碗筷的,热热闹闹忙不停;还有一班媳妇们忙着贴喜字、点香烛、安婚床,个个累得脚发软,唯有这个新郎倌,一身新衣呆一旁。
喜生觉得这么多年第一次有空闲,反而感到浑身紧张不自在,于是他悄悄出门来到村边想透透气,见邻居家的秧田耙得平整如镜,而自家的秧田还没动手,便想也没想不由自主地牵来牛,扛来耙,一声吆喝下了田。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得很快,眼看三分秧田快耙完,这时管事的二叔急急跑来,老远就叫“接来新娘却找不到郎,你是正事不做耙秧田,还不赶快去拜堂”,这边喜生一听坏了事,一双赤脚一身泥,拔腿上岸往家跑,那边新娘正发急,听了解释才消气,觉得喜生是个勤劳的人,也就携手成亲拜了堂,这真是床上人不急,急坏床下人。本来娶妻、耙秧田都是正事,但娶亲是一辈子才一回,相比而言耙秧田就不是正事了。
从此以后,“正事不做耙秧田”的故事在永新四乡流传开来。
江西的民间故事篇二
贺自皆,永新才丰乡清塘村人,生于清朝道光年间。他从小聪明伶俐,读书过目不忘,加上能言善辩,年轻时就在当地小有名气,成年后本想参加科举考试,博取功名,但几次应试未中,为衣食所迫,只好应聘入幕,当了师爷。
有一年,贺自皆到外地给一位知县当师爷,眼看知县贪赃枉法,口里不敢说,心里却很想找机会治他一下。知县三年任满,在离任前,贺自皆觉得机会来了,便装着家里有事,急于要钱用的样子,找到知县哭着说,家有一口大塘,想卖给知县。知县同意了,贺自皆亲自书写卖契,契中有句“北至幡竿岭,南至皂旗山,西至洋埠口,东至马颊滩……不用打草不用放,隔年草鱼三斤半……子孙不孝卖长塘,愧对祖宗泪难干”。写完搁笔,泪如雨下,俄而失身痛哭,于是成交,而后分道扬镳。两年后,知县因事到吉安,顺便到永新干塘卖鱼,来到卖契中的长塘一看,南北两岸一丝无误,而东西两头却有名无岸,原来是从城西五里皂旗潭、忠义潭往下数十里长的禾水一段。找贺自皆,已经游幕远方,只得自认晦气。
有一次,贺自皆乘船遇一乘客,交谈中知道他是永新相邻县份的人。此人听说过贺自皆的事,高谈阔论,说得贺自皆一无是处。问他:“你认识贺自皆吗?”他回答:“不认识。”贺提醒他:“既不认识,凭道听途说,恐怕难以正确评价一个人,你没听俗话说‘一条田界没有真时闻’吗?”此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色说:“我从不乱说一个人,贺自皆确实是天下第一坏蛋。”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天黑了,船老板对此人说:“客人,商量一件事,你带了一床被褥,这位客人没带,请让这位客人跟你共睡一晚,我们少收你一点船钱,好吗?”当晚无事,第二天船靠岸,贺自皆挟着铺盖卷上了岸,此人以为他是记昨晚搭铺之情帮忙拿一程,便甩手跟在后面,走到大街上,此人说:“铺盖还是我自己拿吧。”贺自皆说:“什么,什么!我的铺盖怎么说你自己拿?”两人争吵起来,告到县衙。知县升堂听两人诉说,派衙役赴河边传船老板作证,而船已开走,顺风顺水,追赶不上了。知县问此人:“你的被子有记号码?“此人回答:“我自己的被子,还要什么记号?”问贺。贺说:“被子角上有一小块白布,盖了我的私章。”这是一床套被,果然在一个角上找出了一小块白布,盖了私章。贺自皆赢了官司。出了县衙,此人满脸恨恨之色,抢步走在贺的前面,贺赶上几步说:“老表,我跟你开个玩笑,这铺盖是你的,还给你。”此人接过被子,悻悻地说:“有这样开玩笑的吗?”贺说:“慢着,我们还得回县衙跟县太爷说清楚才行。”见了知县,贺高喊:“青天大老爷!他又抢了我的被子。”知县勃然大怒:“大胆刁民,光天化日之下,在县衙门前,你就敢公然抢劫,还有王法没有?来人!重打三十板。”这人受到了口孽之报。
又一年,贺自皆乘船,船被一位阔绰的和尚包了,不让再搭乘客。船老板贪图贺自皆稍微丰厚的船资,跟和尚说贺是亲戚,不能拒绝,和尚只好勉强应予。贺上船后见和尚穿着华丽,举止轻佻,目光漂浮,不时向载有女眷的邻舟探头探脑,如猫儿闻腥,不由得暗自思忖:“出家人四大皆空,为何这等模样?看来是个尘心未死的贼和尚,何不耍他一番?”日落西山,暮霭笼罩,船要次日才能启程。夜里,贺自皆跟船家搭铺,大约戊时已尽,贺自皆起来小解,偷偷地戴上僧帽,看邻舟舱内依然灯火通明,仰望天际孤月朗照。他对着邻舟,装着风流浪子的口吻含糊其辞地说了一阵疯话。头微微低着,僧帽在月光下颇为耀眼。然后,人不知鬼不觉,将僧帽放回原处,依旧睡下。过了不到一顿饭功夫,邻舟涌过来几个健壮的男仆,上得船来,不问青红皂白,将和尚打了一顿。贼和尚以为日间偷看人家女眷惹来这场横祸,“富不与官斗”,不敢做声,只好自认倒霉。
贺自皆卖长塘之事传扬开去,当官的不敢再聘他为师爷,乃改行当讼师,替人包写状纸,出主意,打官司,名声大振。但有人说他儿子聪明才智远远赛过父亲,这话传到贺自皆耳朵里,贺自皆初时甚为得意,心想: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有子胜似我,复有何憾。后来听多了,又想,究竟如何,何不试他一试。对儿子说:“儿呀,人家都说你赛过我,我当然喜欢。是真是假你我父子较量一番如何?”儿子说:“谨遵父命”。这时,新县令到任才几天,贺自皆没有见过,知县对贺自皆也一无所知。父子进城“较桶”,一路来到河边,正是冬天枯水时节,看别人涉水时水深不到膝盖,两人也就将棉袍与罩衫扎在腰间,将裤脚卷到大腿间,提着布鞋,踩着沙滩过河。因为天气晴和,儿子在棉袍底下,下身只穿了一条单裤与一条夹裤,贺自皆上了年纪,在单裤和夹裤面上还有一条套裤。所谓“套裤”就是开档棉裤,年纪大的人在天气不算太冷时穿套裤而不穿棉裤,只有在天极冷时老年人才穿棉裤加上一条套裤。
走到河中间,卵石上的青苔使儿子脚下一滑,差点倒在水里,奋力踉跄赶了几步,总算没有倒下,但裤裆以下湿透了。过了河,仍然穿湿裤子是不行的。怎么办?贺自皆只有将自己身上的裤子匀给儿子。儿子说:“套裤是棉的,父亲你穿吧。”贺自皆把单裤和夹裤脱给儿子穿,自己只穿棉套裤。两人放下长棉袍和长罩衫,继续前行。来到县衙门口,贺自皆击鼓告状,告的是儿子忤逆。好厉害的罪名!清朝号称以孝治天下。“万恶淫威首,百善孝为先”,“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些说教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背上忤逆罪名,儿子的官司准输无疑。贺自皆甚至想到等知县审问过后一定要求不必动刑,只请县太爷教训一番使儿子悔悟就行。这样,赢了官司,显得自己宽宏大量,也不伤及儿子。哪知道儿子不惊不慌,回禀知县:“家父患有失心疯,他的话不能为凭,请老爷明鉴!”知县声色俱厉:“满嘴胡言!你父亲口齿清楚,头脑清晰,何得以失心疯相诬陷!”儿子说:“请命人掀开家父长袍后摆一看,便知其祥。”知县命衙役掀开贺子皆长袍后摆一看,原来套裤里面是光屁股,衙役忍不住笑了起来。知县呵斥:“这样失心疯病人,胆敢前来扰乱公堂,轰出去!”贺自皆气得无话可辨,就这样输了官司,一世英名竟毁在儿子手里。
江西的民间故事篇三
有一年,吴三公到了江西广信府的彭湾村,但见挂袍山树木参天,郁郁葱葱,栲树米楮争长斗大,杜翁樯木比比皆是。但奇怪了,挂袍山前后有菇寮,彭湾村左右有菇客,为何这里无人制菇?
当下,三公到了邻近的寮里询问了一番,始知彭湾村有个泼皮叫“天柱”,抢偷扒拿,无所不为,一俟菇熟,即结伙偷摘香菇。菇客都奉“恶人远避”的宗旨,不愿与这泼皮纠缠,故尔留下了这片山场,没人敢去制菇。
三公听了这话,实在是气不过,就带了几个徒弟上挂袍山砍樯树去了。天柱知道了挂袍山上有了制菇客,心中暗喜,就专等菇大了去偷。
光阴荏苒,眼看香菇星星点点地冒出樯树,天柱纠集了几个偷鸡摸狗之徒,说:“菇出了,浙江佬还没给咱尝鲜呢,我们去抓一把下酒!”
当晚,挂袍山南面的香菇被他们偷了一半。
三公人手少,白天摘菇,晚上烘菇,如今半夜还要派人巡山,害得大家睡觉也不安稳。
一天,三公带着徒弟上山摘菇,那徒弟累得昏昏沉沉,头晕眼花,一边走路一边犯瞌睡。忽然,那徒弟脚下被一根细藤一绊,一跤摔去,竟摔在一根裂了半片的竹子上,那竹子一弹,“啪”地一响,把那徒弟甩出三丈远,方才落地。三公傻了眼,却又听得那徒弟“啊呀”一声。三公跑过去看,只见徒弟脚板被竹桩扎了一个洞,直冒鲜血。他正想挣扎着立起身来,却又绊到另一根腾。原来是一根扭向左边的小柴杆、搭着书上的藤子,那藤子被绊了一下,竟松开了,又横着扫过来,把那徒弟扫倒在地。
三公忙过来一把抱住徒弟,扶他起来,正欲回香菇寮,三公忽然“哈呀呀”笑了一声,徒弟问师父为何这般笑,三公连说:“妙不可言、妙不可言。”
回到寮里,三公搓了两根小棕绳,削了几个桩子,没吃中饭就上山去了。
这天晚上,三公坐在寮里不睡觉,也不言语,只是默默地烘香菇。
突然,山南面“啪”地一身巨响,山鸣谷应,特别响亮。三公站起来对徒弟说:“快,去南边,有偷菇贼!”
徒弟们到那里时,小偷早已逃之夭夭。原来,那路边有一根被破了一半的竹子,砍口处拉了一根棕绳,那棕绳拉紧了竹片,只要稍稍触动机关,竹片合拢,就发生了巨响,这响声大有奇效,小偷被吓得魂飞魄散。
当晚,大家高兴啊,都说这法好,守菇不用半夜巡山了。三公一本正经说:“明日大约还有野猪肉吃呢。”
第二天拂晓,三公带着徒弟们上北面山,他们到三岔路口,突然看见一株压弯的树上吊着一个人。那人头朝下,脚朝上,脚踝处被缚了一根小棕绳。三公放下一看,正是泼皮天柱!他已奄奄一息。
从那以后,三公逐渐发明总结出一套守菇术。他叫会响的竹片为“竹响”;把触动机关就会缚住脚踝的棕绳叫“野猪索”;把动着绳子就会横扫过来的木柴杆叫“扫地风”;安在地面上的叫“苦竹枪”。这套守菇术后来大为发展,至今还有人用以对付小偷和践踏破坏菇樯的飞禽走兽,而这套守菇术却又都是三公从徒弟跌倒时启发来的。
- 相关文章
-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