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生  日志大全

潮州八景的神话传说

时间:2021-07-03 00:00:00 分类:日志大全

  潮州八景,旧时有内外之分,内八景是指于古城街巷之间,而外八景则指城外韩江两岸。由于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内八景已逐渐湮没,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潮州外八景的神话传说。

  一、“湘桥春涨”

  湘子桥即广济桥,在潮州城东门外,横卧在滚滚的韩江之上,东临笔架山,西接东门闹市,南眺凤凰洲,北仰金城山,景色壮丽迷人。民谣唱曰:“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场”。广济桥始建于宋乾道七年(1171),始为浮梁,称“康济桥”。此后,历二百余年的更迭,到明正德八年(1513),才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独特风格。

  潮州民谣:“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楼台廿四样,二只鉎牛一只溜”,唱的就是湘子桥的历史风貌。“湘桥春涨”是“潮州八景”之一:时当暮春三月,韩江水涨,河面增阔,湘子桥东西段中间十八梭船连成一线,真似长龙卧波。观上游两岸的滴翠竹林,下游仙洲盛开的桃花和沿江的绿柳都象浮在水面,景色宜人,一似三湘,有诗赞道:

  湘桥春涨水迢迢,十八梭船锁画桥。

  激石雪飞梁上鹭,惊涛声彻海门潮。

  鸦洲涨起翻桃浪,鳄渚烟深濯柳条。

  一带长虹三月好,浮槎几拟到层霄。

  “仙佛造桥”的传说

  韩愈被贬到潮州后,要在潮州城外恶溪上面造一座大桥。因为水深流急无法施工,便请侄儿韩湘子他们八仙和活佛广济和尚帮助。广济和尚负责西岸工程,八仙负责东岸工程。为了早日把大桥建好,他们都大施法力,各显神通

  广济和尚跑到桑浦山来,口中念起符咒,用手一指,只见满山石头都滚动起来,霎时变成一群羔羊,由他赶往潮州城。东岸八仙跑去凤凰山,把山上石头变成群猪,也赶向工地。八仙人多,分批赶猪。别人都走了,只有铁拐李赶着最后一批猪下山,哪知半路碰到一个孝妇在一座坟墓前啼哭。这丧气一冲,符法失灵了,那群乌猪倒下去变成一座山,就是现在的‘猪山”。

  广济和尚一人赶羊,顾此失彼,赶到潮州时,发现少了两只,急忙跑回头寻找。找到刚要赶来,又碰到一个贪心的财主,说这两只羊是他家丢失的,硬是把羊拖走。拖到自己田里,羊再也不肯走了。财主在羊身上抽了一鞭,两只羊顿时变成两座山头,把财主和他的一百亩田地都压在山下。这两座山就被人们叫做“乌洋山”。

  八仙少了一群猪,广济和尚少了两只羊,大桥建到中心,便没法连接起来。铁拐李急得直跺脚,结果把东岸桥墩踩低了一角。大家正不知如何是好,只见何仙姑把手中的宝莲花抛下,花瓢在江心散开来,变成十八条梭船;对岸广济和尚看了,急忙把手杖丢下江心,变成一根长绳,把十八条梭船连成一架浮桥。

  桥建成后,潮州人为了纪念韩湘子他们八位仙人和广济和尚,就给桥起了两个名字,一个叫‘湘子桥”,一个叫“广济桥”。

  二、“韩祠橡木”

  韩文公祠位于韩江东岸笔架山麓,西临韩水,是中国所有纪念韩愈的祠宇中历史最久远、保存最完整的一座。该祠始建于宋咸平二年(999),原址在金山麓夫子庙。宋淳熙十六年(1189),知军州事丁允元认为韩公常游于此且曾手植橡木于是处,遂将祠址迁至今址。

  相传当年韩愈曾在祠前山地手植橡木。潮州人因崇敬韩愈,遂仿效其样在祠前栽植橡木,“经花之繁稀以科名盛衰”,《潮州府志》甚至有“乾隆九年祠堂橡木花开,科名大盛”的记载。原橡木无存。20xx年从韩愈家乡河南孟州移植了数棵,长势翠旺。石牌坊的“韩文公祠”四个大字,以及“天南碑胜"碑廊中名人留题的墨宝拓刻,均是感受潮风韩韵的珍贵文物。邑人郑兰枝有诗云:

  高植一株耸翠峦,侍郎手泽倚栏干。

  根深八月蟠祠古,叶毓双旌度岁寒。

  棱影参差侵曲水,奇花多少映祠坛。

  游人若问科名事,为指芳林旧姓韩。

  “韩祠橡木”的传说

  历代多有橡木“以花之繁稀卜科名盛衰”的记载。仅北宋年间,如宋绍圣四年(1097年)韩木花开,报捷者有3人;崇宁五年(1120xx年)又盛开,中举4人;宣和六年(1120xx年),花开又传中者3人。最为兴盛的是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甲辰科,广东登进士10人,其中潮籍进士7人。这可能是潮郡学子见花开而信心足,发奋勤读,实际上是一种心里暗示的作用。可惜到清中期(约在乾隆末年),橡木不复存在,人们种上木棉树代之。

  三、“金山古松”

  金山古松是潮州八景之一,原名马丘松翠。金山形如覆釜,屹立于古城北阙,东临韩水,西瞰大湖,向为潮城屏障,亦是潮人登高览胜之处。山上石刻甚多,至今保存了《金城山记》、《郑伸筑城记》、《三阳兵乱》等重要纪事石刻30多处,是潮州历史的珍贵资料。

  “金山古松抗元英雄马发”的传说

  宋末摧锋寨正将马发,率领潮州人民奋起抗击元兵侵潮,后元将收买南门巡检黄虎子为内应,攻陷潮州城,马发“收残率百余人入保子城(即金山)。度不可为,令妻子自缢死,发自鸩”,满门殉节,全城人民在元兵屠城过程中几遭杀尽。后人为纪念马发和潮州人民抗元,在金山上修筑马发墓,并植苍松翠柏,以喻高风亮节。郑兰枝有诗赞道:

  金山北枕起高峰,万古凝荫一棵松。

  矗矗凌云悬百尺,青青耐雪度三冬。

  风亭积翠飞层堞,虎石吹涛逐晚钟。

  长峙海邦标劲节,满林秋色入望浓。

  四、“凤凰时雨”

  明隆庆二年(1568)潮州知府侯必登经过韩江江心老鸦洲,爱其幽雅,遂名之为“凤凰洲”,并建十余丈之高台,称凤凰台。现在重建的凤凰台则是一座台榭建筑,四角方正的亭子端立在高大的石砌台基上,古朴典雅。若逢乍晴还雨时节,此处时而烟雨空蒙,珠洒凤台;时而日出江天,虹抛七彩。若于晴日登台,远望凤凰群峰隐没于烟岚里,近看韩江惊涛至此骤分两路奔流入海,有如唐诗“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意景 。清乾隆进士郑兰枝的诗,把这个景点描述得淋漓尽致:

  凤城郊外耸层台,时雨霏霏渡水来。

  云锁湘桥疑海市,烟迷笔岭忆蓬莱。

  一天银竹侵朱槛,八面檐花点碧苔。

  雯后山川多景色,老鸦洲上好徘徊。

  五、“龙湫宝塔”

  龙湫宝塔是潮州八景之一。原指潮州城北面韩江河面的小洲上,建于宋代的石塔。塔下有葱郁繁茂的树林,有雅致幽静的寺院,与四周的景物相辉映,构成一幅美妙绮丽的风景。初时名为“塔院维舟”,以游艇常喜系缆于此命名。又因塔边有“龙求湫泉”,因之又名“龙湫宝塔”。可惜宝塔于清代已经倒塌,寺院也荒芜,残存的塔基后来也被洪水冲走去。

  现在,代替此景是韩江东岸边一座古色古香的“凤凰塔”的风光。凤凰塔位于潮州市区东南约2公里的涸溪村,临韩江东溪、北溪分叉之东南岸上,耸立着一座七层八面砖石结构的古塔,此塔俗称涸溪塔,正名凤凰塔。始建于明历十三年,清康熙三十年重修。

  凤凰塔高47.72米,基围46.6米。塔门朝西北,额“凤凰塔”及对联:“玉柱擎天,凤起丹山标七级;金轮着地,龙蟠赤海镇三阳。”塔二层正 面复嵌“万代瞻依”石匾。郑兰枝所描写的:

  古塔峥嵘鳄水头,潆洄院落好维舟。

  帆藏灯影三更月,缆系钟声五夜游。

  停棹不妨风瑟瑟,开窗正爱浪悠悠。

  几层磴道遥望处,一幅江城入画秋。

  六、“鳄渡秋风”

  祭鳄台在城郊北堤中段,该段江面宽阔,于秋高云淡之际,一面风可驶三面帆,因而称“鳄渡秋风”,列为“潮州八景”之一。

  台分二级,整座亭用花岗岩石建造,回廊栏杆,端庄且典雅。亭内设祭鳄台,以石鳄鱼为座,背上有大石碑,正面刻韩愈《祭鳄鱼文》全文,背面刻《鳄渡亭碑记》。亭联日:“佛骨谪来,岭海因而增重;鳄鱼徙去,江河自此澄清”。“溪石何间恶,江山喜姓韩”。

  “鳄渡秋风”的传说

  据说韩愈当年三月廿五日到潮州后,深知民之疾苦:“皆曰恶溪有鳄鱼食民物产,民是以穷”。韩愈亲自去观察后,于四月廿四日便写了一篇《祭鳄鱼文》,并叫他的部属秦济杀了一猪一羊,到北堤中段鳄鱼经常出现的地方,点上香烛,宣读祭文,限期叫鳄鱼徙归大海。

  当时,潮人倾城而出,人山人海,鸦雀无声,只听韩愈严厉宣布:“鳄鱼!鳄鱼!韩愈奉天子命到这里来做刺史,是为的保土庇民。你们却在此祸害百姓。如今姑念你们无知,不加惩处,只限你们在三天之内,带同族类出海,三天不走就五天走,五天不走就七天走,七天不走,便要严惩不贻”。说毕,将祭文焚化连同猪羊投入溪中,拜祭鳄鱼。

  相传,当日拜祭了鳄鱼,晚上恶溪骤起暴风雨,雷鸣电闪;不过数日,溪水尽退,鳄鱼不得不迁徙去五六里的大海。由此,把因鳄鱼作恶而得名的恶溪随人意愿改为“意溪”。这祭鳄的地方叫“韩埔”;渡口叫“鳄渡”,鳄溪自此称为“韩江”。有诗赞道:

  轻舟渺渺逐清风,载向西来复向东。

  人立晴波秋水绿,叶飞远浦晚霞红。

  一溪爽籁韩潮阔,两岸凉飚鳄渡空。

  自是祭文神妙处,于今歌咏在江中。

  七、“西湖鱼筏”

  西湖鱼筏是秀丽壮观的西湖景色中最富有诗意和惹人欲醉的绝妙景致,因鱼筏出没于潋滟空蒙,变幻无穷的湖光水色之中而得名。西湖浚于唐代,原为放生池,宋代重浚,辟为游湖。湖上有横贯东西的虹桥,有别具一格的湖心亭、湖清亭、渔庄,充分体现了南方园林建筑那小巧玲珑、典雅古朴的特点。

  每当夏初,湖水浸溢湖边石堆,青葱的树木,别致的亭阁,倒映在波平如镜的湖水中,岸畔柳条随风摇曳,远处莲池散发着阵阵清香。十几只渔筏,浮泛湖中,抛网捕鱼,过后则泊聚湖边,渔人在筏上曝网晒衣,饮酒谈笑,充满一片平静欢乐的景象。

  秋日里的西湖景色更迷人,水清可鉴,游鱼如梭,渔筏飘荡湖心,忽聚忽散,山树横映水底,影动波摇,若遇小雨疏烟,湖面一片空蒙。几对渔筏若隐若现,抛网收网,俨似一幅天然彩画。当这秋色方浓的时刻,藏身于湖边柳荫或钓台之上,观鱼垂钓,更是饶有风趣,邑人郑兰枝触景生情赋诗云:

  芳塘如鉴正清兮,渔筏随风看不迷。

  几朵芦花浮水净,半竿山日落湖低。

  鹭飞矶上霜千点,鱼织波心绢一溪。

  自有钓台堪寄兴,载将秋色过城西。

  八、“北阁佛灯”

  北阁佛灯是潮州金山东麓一组楼阁的总称。景区辟于宋,成于明,历代兴废不一。它背倚金山,面临韩水。相传阁前佛灯,夜间普照四方,故以“北阁佛灯”为名列为潮州八景之一。解放前夕,景区尽遭毁圮。自一九八五年起,次第修建玄天阁、佛灯、古城墙、一天门、玄天门、迴澜亭、韩江楼、叠翠亭、观澜亭以及附城曲径和山坡古井等。该区融自然风光、园林雅趣、人丈景观于一体,是历史文化名城潮州一个别具风采的文物旅游区。

  “北阁佛灯”的传说

  佛灯指从前悬挂在阁前桅杆上之灯。夜间灯光远照,江面从韩江上游十五里的鹿湖,下游直到江东急水三元塔,陆路东从饶平樟溪的南武栋,南到潮安的浮洋市,均可望见灯光,成为江上夜航的标志。因该段韩水急转折变,激回如沸。昔时来往船只,看到航灯,定精聚神,悟知目的地潮州府城在即,流急须加小心,虽处危临险,却安然无恙。行船人便归功于桅灯的明指暗示,神明灯成为潮人和临潮旅客的口碑。流传民间的传说更为神明灯再添色彩:从前京城的皇帝在熟睡的一夜,忽被炽光的佛灯照亮了龙床头,醒后认定方向是遥远的岭南一隅,欣喜之际下旨顺向觅踪。认定是潮州的北阁佛灯。从此北阁的桅灯从航灯到神明灯,最后晋升为佛灯。郑兰枝有诗咏叹:

  城北烟林阁几层,琉璃座上看燃灯。

  一痕隐射青天静,半点长随白日凝。

  影什晨星悬古刹,光分夜月挂岗陵。

  梵宫自是长明镜,照彻韩潮万象澄。

  内八景

  关于内八景,由于历史沧桑,不仅有些景观已不见踪迹,而且连说法上也不一致。大致上如下:“东楼观潮”、“西园赏菊”、“古刹梵唱”、府衙钟声”、“莲花午照”、“七星步月”、“奎阁晨晖”、“芦荻晚眺”。

  潮州新八景

  “滨江红棉”、“广场灯影”、“坊街亭韵”、“淡浮水墨”、“绿岛晴岚”、“桑浦禅泉”、“凤凰天池”、“柘林渔火”

热门文章

重点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