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生  日志大全

大理三塔神话传说_大理崇圣寺三塔的传说

时间:2021-06-30 00:00:00 分类:日志大全

  大理三塔,实名崇圣寺三塔,位于云南省大理市大理古城西北角的应乐峰下,屹立在规模宏大、号称“百厦千佛”的崇圣寺山门前,塔以寺名。 下面是励志日小编为你整理的大理三塔神话传说,希望对你有用!

  大理三塔神话传说

  崇圣寺三塔,建于南诏丰佑年间(823—859年),大塔先建,南北两塔后建。

  三塔中的大塔,又名千寻塔,高69.13米,为16级密檐式方型塔。除叠涩外,全以白灰抹面,每级四面有龛,相对两龛供佛像,另两龛为窗洞,相邻两级窗洞方向交替错开,利于塔内采光通风。塔内装有木骨架,循梯可达顶层。唐宋元明年间,游人频频登塔远眺,在塔上赋诗题字。塔顶的四角,各有一只铜铸的金翅鸟。塔顶还有金属塔刹、宝盖、宝顶和金鸡等。底部镶嵌着镌刻在大理石上的“永镇山川”四个大字,它是明初被朱元璋封为黔国公的沐英后裔孙世阶手书。字体雄浑遒劲,刚毅秀拔。

  南北两塔均高43米,为10级密檐式八角形砖塔,外观装饰成楼阁式,每角有柱,每级设平座,第4、6级有斗拱,檐下有浮雕联窗等;顶端有镏金塔刹宝顶,显得十分华丽。相传,三塔是唐王朝派了尉迟恭韬、徽义和徐立三位工匠来大理设计指导当地人民修建的。尉迟恭韬传说是位神匠。负责塔体的设计、施工。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寻塔,高69.13米,为方形16层密檐式塔,与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筑。也是唐建筑风格在西南的实践案例。据《南诏野史》记载,塔上有11000多尊铜佛,用铜40500多斤,负荷非同一般。崇圣寺因历经地震与兵燹,庙宇早已荡然无存,惟有三塔巍然屹立。修建大理三塔,除了佛家所宣扬的修建浮图可以成佛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理古为“泽国多水患”。

  王昶在《金石萃编》中记载:“三塔其一高三十余丈,十六级,其二差小,多铸金为顶。顶有金鹏,世传龙性敬塔而畏鹏,大理旧为龙泽,故为此镇之”。传说中还有镇风水之说。过去曾说过苍山十九峰,峰峰都有塔,塔塔有金鹏,这与大理民间传说有众多的龙的神话,用金鹏克龙是一致的。现存的塔还有弘圣寺一塔、白塔、蛇骨塔等。

  三塔公园占地200亩。1978年,国家文物局拨款对三塔进行了维修,维修过程中,挖掘出重要历史文物680余件,经过整理后正式向游人展出。1997年,大理市人民政府拨款550万元在三塔公园恢复重建了南诏建极大钟楼和建极大钟;1999年又拨款1104万元,恢复重建了雨铜观音殿,重铸了雨铜观音像,上述两大工程的恢复重建,为崇圣寺三塔公园新增了两道亮丽的景观。

  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北1.5公里处,东对洱海,西靠苍山。寺中立塔,故塔以寺名。崇圣寺,也就是我国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中所写的三塔寺和现代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所写的天龙寺。崇圣寺的壮观庙宇在咸同年间烧毁,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来。

  崇圣寺三塔,由一大二小组成。大塔又叫千寻塔。千寻塔与南北两个小塔的距离都是70米。

  千寻塔高度是69.13米,为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一共有16级,属于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塔身内壁垂直贯通上下,设有木质楼梯,可以登上塔顶从了望小孔中欣赏大理古城全貌。千寻塔矗立在两层高大的台基上,塔前朝东的照壁上大家所见的"永镇山川"这四个苍劲有力的石刻汉字,每字高1.7米,为明黔国公沐英之孙沐世阶所写。之所以写这四个字,原因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大理地区历史上水患多,恶龙作怪,因此要治水就要先治龙,可龙唯独只尊敬塔畏惧大鹏。因此只要塔和塔上的大鹏金翅鸟存在,龙就不敢作恶,水患当然也就减少了。另一种说法是,明朝时,地处边疆的大理地区已成为其版图,为了充分表达对这块版图的坚守之意,在屹立不倒的塔基上 "题字刻碑"就再合适不过了。

  千寻塔开始修建的时间一般认为是南诏劝丰佑时期(公元820xx年~859年)。修建千寻塔的方法传说有多种,其中的一种叫"土层掩埋法",也就是由塔基开始,每修好一级塔,就用土层掩埋一级,并把土堆压成一个斜坡形的土台子,这样就大大方便了运送建筑材料和修建上一级塔,等到大塔封顶时,土台的斜坡已延伸数里远,接下来又一层一层地挖去埋塔的土层,直到完全显露出整座塔。

  三塔中,南北两座小塔高度相同,都是42.19米,各有10级,是一对八角形密檐式砖塔,八层以上为实心,八层以下则为空心。外观轮廓线象锥形,属典型的宋代建筑风格。根据相关史料推断,南北小塔建造于大理国段正严、段正兴时期(公元1108~1172年)。现在我们看到的两座小塔已偏离了垂直线,出现了令人担忧的倾斜状态,但大家不用担心,因为它们就这样已经倾斜了四百多年。

  如果仔细仰望三塔,我们不难发现,千寻塔每级四面都有拱形龛,也就是常说的供奉神佛的小阁子。相对的两龛内供有佛像,另外两龛则作为窗洞直通塔心。而南北小塔,每级的八方都有形状各异的塔形龛,各层塔身都有浮雕作为装饰。崇圣寺三塔的级数都为偶数,而其他地方佛塔的级数一般都是奇数。

  崇圣寺三塔,从修建至今,除经历上千年风吹雨打和日晒之外,还经历过30余次强地震的考验。其中,明朝正德年间的大地震,大理古城房屋绝大部分倒塌,千寻塔也折裂如破竹,可十天后竟奇迹般自行复合如初。1920xx年的大地震,城乡民房倒塌达99%,可千寻塔只震落了顶上的宝刹。这对于没有石基而直接在土基上修建的三塔来说无疑是一个奇迹。

  崇圣寺及三塔建成后至明代,寺院保存完好。史料记载其规模基方七里,三阁七楼九殿,房屋八百九十余间,有佛一万一千四百尊。大理国时曾有九个国王禅位为僧,任崇圣寺住持。在佛教盛行的大理国时期,百姓不论贫富,家家户户都有佛堂;不论男女老少,都手不释数珠,因此大理国有"佛国"之称。而崇圣寺又有"佛都"之誉,即所谓"南中梵刹之胜在苍山洱水,苍山洱水之胜在崇圣一寺",而寺中的三塔、鸿钟、雨铜观音、证道歌碑和佛都匾、三圣金像,被视为五大重器--五大宝物。直到明代,李元阳组织重修崇圣寺时,寺中五宝还保存完好。南诏建极十二年(公元871年)所铸造的寺内鸿钟,徐霞客曾在《滇游日记》中这样写道:"钟极大,径可丈余,而厚及尺,其声闻可八十里。"因而"钟震佛都",曾成为大理著名的十六景之一。寺内的雨铜观音,庄严静美,细腰赤足,造型精妙。相传在殿内铸造高三丈的观音,铸到一半时铜已用完,这时天上下了一场铜雨,人们便收集这些如珠铜雨才铸完了观音,故名雨铜观音。寺内的巨钟后来毁于清咸丰同治年间,雨铜观音毁于十年文革,证道歌碑和佛都匾毁坏时间不详。现在寺内的钟楼和雨铜观音殿是近年才重新修建的。重铸的建极大钟,由北京古钟博物馆据史料设计,由南京晨光机器厂铸造。钟高3.86米,直径2.138米,重16.295吨。目前为中国第四大钟,云南第一大钟。

  1961年3月,崇圣寺三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至1981年,国家文物局拨款43万元对三塔进行了历时三年的维修与加固。在这次维修与加固中,有两项重要发现:一是三塔的基脚不是石基而是土基,二是清理出佛像、写本佛经等珍贵文物680 余件,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丰富、最重要的一批南诏、大理国时期的文物。这些文物成为研究南诏和大理国历史的实物资料。在南诏和大理国时期,藏传佛教、印度密教和禅宗(中原地区)等宗教文化曾在大理得以交汇与融合。

  雄奇的崇圣寺三塔还在80年代衍生出一个三塔倒影公园。公园占地27亩,有水面积达十余亩。公园坐北向南,背靠一公里许的崇圣寺三塔,以园内的潭水能非常清晰地倒映出三塔丰姿而得名。园内建筑有体现白族民居的楹联照壁,有题诗刻赋的大理石碑亭,有影摇水中的漾波亭。园内种植有各种茶花、缅桂、杜鹃等众多异草奇花。游人置身三塔倒影公园,或吟诵诗词楹联,或观赏百草花卉,或凝神水中三塔,或摄影留念佳景,都少不了陶然自得,以至流连忘返。三塔倒影,不仅妙在阳光灿烂的白天,而且还妙在月光如水的夜晚。

  崇圣寺三塔和三塔倒影公园互为添辉,相与增色,从而成为最能代表大理形象的重要人文景观。

  大理的其他神话传说一、金马山、碧鸡山传说

  昆明市东面有一座山叫金马山,因它的形状象一匹昂首奔腾的骏马而得名,昆明市的西面也有一座山叫碧鸡山,因它山顶上的一块岩石像一只美丽的凤凰,所以叫碧鸡山。这两座山像两个忠诚的卫士,守卫着美丽、宁静、祥和的昆明市。关于金马碧鸡山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昆明一带居住着一些未经教化的蛮荒人,他们抢劫、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弄得百姓整天提心吊胆,东躲西藏。天帝知道后,非常震怒,于是就在这里降下水灾、瘟疫、战争等灾难,想把这里的人全部灭绝,再造一批新人,一时间,昆明附近天灾人祸连绵不断,人民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这时天帝身边一个叫金马的大臣直言上书说:“天帝,您不能这样做,这样做百姓生灵涂炭,不是同样很残暴吗?”天帝听了大怒,把金马变成一匹白马贬下凡间,金马下凡以后,被一个善良的老人饲养。这一年昆明遭到百年不遇的大旱,土地干裂,禾苗枯萎,颗粒无收,百姓们食不果腹,生活更加艰难,人们纷纷逃离家园。一天,善良的老人,解开栓马的缰绳,抚摸着白马的头,流着眼泪说:“白马啊,白马,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你就自谋生路吧!”

  这时,白马突然开口说话了,“老人家,千万别离开这里,您等我三天,我一定想办法让这里的人们摆脱灾难。”说完白马扬起四蹄,向着蓝天飞奔而去。

  到了天庭,白马找到了好朋友碧鸡,向她诉说了人间的疾苦,美丽善良的碧鸡听完后,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拯救昆明的百姓,她潜入天帝的寝室,偷偷地拿出了天帝的宝印,和金马一起飞到昆明上空,他们绕着昆明上空飞了九九八十一圈,然后抛出宝印,宝印悬在空中,天空中立刻乌云密布,电闪雷呜,下起了瓢泼大雨,久旱的昆明在这场大雨的滋润下,重现勃勃生机,田野长出了绿油油的禾苗,河流唱起了欢快的歌,昆明人民终于得救了。

  为了保佑昆明人民永远幸福安康,金马和碧鸡约定,金马飞到昆明的东面化做金马山,碧鸡飞到昆明的西面化做碧鸡山,就这样千百年来昆明人民在金马和碧鸡的保佑下过着幸福、祥和的生活。

  大理的其他神话传说二、泼水节

  说起泼水节,许多人都知道,那是傣族等少数民族的盛大节日,但要问它的来历,您可能就说不清楚了,这里也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呢。

  相传千万年前,傣族人民世代居住在他们的山寨里,过着安静祥和的生活。突然有一天,山寨里来了一个凶恶的大魔头,他杀人、放火、抢劫无恶不作,傣家人的寨子被搅的鸡犬不宁。为了拯救山寨,英勇无畏的傣族小伙子们与大魔头展开了激烈的搏斗,但魔头的魔法太历害了,一个个傣族小伙子先后被魔头杀害了,傣家人面临着灭族的灾难。

  这时,七个美丽善良的傣家姑娘挺身而出,她们假意顺从恶魔,陪他饮酒,将魔头灌醉,酒醉后,魔头泄露了秘密,对七个少女说:他不怕刀枪棍棒,就怕用绳子勒脖子。七个性急的少女没等魔头把话说完,就找来绳子套在魔头的脖子上,一起使劲用力勒,魔头的脑袋一下就掉在了地上。

  可是万恶的魔头并没有死,他的脑袋变成了一团火球,到处滚动起来,滚到一个山寨,就在山寨燃起大火,刹那间许多山寨都火光冲天,烈焰滚滚,傣族人的生命财产眼看就要化成灰烬。这时七个姑娘从惊愕中醒悟过来,奋不顾身地一齐扑向火球,一个姑娘伸出双臂,紧紧抱住燃烧的火球,尽管熊熊烈焰烧伤了她的肌肤,烧焦了她的秀发,但她丝毫没有放松,直到实在支持不住了,才传给另一个姑娘,就这样七个勇敢的姑娘轮流抱着燃烧的火球。

  这时山寨的人们想到水能灭火,于是就急忙拿出家里所有能盛水的锅碗瓢盆等器皿,装满了水,一齐向姑娘们怀里的火球泼去,就这样一直泼了七大天七夜,才将火球彻底扑灭,七个姑娘和傣族山寨终于得救了。

  为了纪念这七个勇敢的傣族姑娘,傣族人民就把这一天定为傣族的新年节日,到了这天全族的男女老幼身穿节日盛装,走上街头,你追我赶,相互泼水,嬉戏打闹,身上泼的水越多越好,得到的祝福就越多,新的一年就会更加幸福吉祥!

三塔无塔的传说

  在邯郸市永年县西苏乡,有一座拥有几千年历史的小村庄,名叫三塔村。该村傍依永年县内最大的交通要道——永洺路(也叫洺李线),经济较发达。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以农耕业为主,辅以畜牧、手工、经商等副业,勤劳度日,生生不息。

  不知从何时起就有人在这里定居了,但是,起初这个小村庄并不叫三塔村,自从南北朝时期人们在这里修建了安仁寺(也叫洪福寺)后,因寺内有三座佛塔,三塔村因此得名。

  唐太宗李世民曾在此寺避难。当时,隋兵追杀李世民至寺中,李世民就躲在佛案下,心中暗暗祈祷神灵庇护,并许愿:如我得天下,定修复此寺。后来,李世民躲过此劫,登基坐殿,果然信守诺言,重修了寺院。

  然而,历经岁月的沧桑,现如今,虽然三塔村依然叫三塔村,安仁寺也依然还在这里,但是村里早已没有了令该村人引以为豪的三座宝塔,只剩下一顶空荡荡的塔帽儿,和三座干净净的塔基,还清冷冷的守候在安仁寺寺里。

  那么,本因三座佛塔得名的三塔村怎么连一座佛塔也没有了呢?原来,这里边还有一个令人惊叹不已的神话传说。

  传说,有一天,三塔村来了一个拾破烂的老人,这个老人很奇怪,他专门捡那些谁也不要的破铺柴烂套子,并用手搓成绳索。

  于是有人就问:“老人家,您这是干什么呢?”

  老人说:“我在搓一条绳子。”

  “可是您搓绳子干什么呢?”那人接着问。

  “拉塔。”老人回答。

  “拉塔?您用搓成的这条绳子拉塔?”那人吓了一跳。

  “对,拉塔。”老人平静的说。

  那人不再惊讶,转而觉得滑稽了:“那您怎么拉呢?”

  “用牛拉。”老人淡淡的说。

  那人哈哈大笑:“哈哈,原来是一个疯子!”

  而老人却不再说什么了,仍旧捡着一切能搓成绳子的破铺柴烂套子,一点一点的搓他的绳子。

  之后又有一些人问老人同样的问题,老人还是那样回答。

  于是,人们就不再问了,都说那是一个疯子。

  可老人依旧说着让人听不懂的话,做着让人看不懂的事。

  每见到一户喂着牛的人家,老人家就问:“今天晚上能借一下你们家的牛吗?”

  养牛的人家就很好奇:“你借我们家的牛干什么呀?”

  老人回答:“拉塔。”

  “拉塔?哈哈哈哈,拉塔?你借我们家的牛拉塔?哈哈哈哈,你要能拉得动,你就借吧,哈哈哈哈……”

  养牛的人家知道了这个老人是一个“疯子”,也就不再跟他多说什么了,大笑一番后就不再理会那位老人了。

  而老人继续一边捡着破烂儿编他的绳子,一边见了养牛的人家就问借牛,说要拉塔。那些养牛的人家都觉得老人是一个疯子,不跟他说正经话,都跟逗他似的,说,“用吧用吧”。

  就这样,老人用一天的时间编成了一条破破烂烂的绳子,同时也问遍了三塔村所有养牛的人家,预借了他们家的牛,要去拉塔。

  天渐渐的黑了,人们也渐渐的进入了梦乡。熟睡的人们忽然听到了轰隆隆的一声巨响,全村人都听到了。起初人们以为是打雷呢,也就没怎么在意。

  第二天清早,一位姓赵的村民早早的就起来了。他像往常一样,拿起农具向北边的城门外走去。他要到自家的地里去耕耘。

  就在他快要走到北边城门的时候,忽然,他看见一位老人正赶着几百头牛,用一条破破烂烂的绳子拉着三座宝塔要出城门。三座宝塔中有一座非常高大,从城门那儿过不去,眼看着那两座宝塔就要过去了,而这座塔的塔顶却正好被城门头挡住。遗憾的是那位赶牛的老人似乎不知道这种情形,依然奋力的赶着那几百头牛。只听“咔嚓”一声巨响,那座最高的佛塔的塔顶被城门头给挡段了,轰的一声坠在了地上。再看那两座完整的宝塔和那座掉了塔帽儿的塔身,已经被拉出了城外。

  这位姓赵的村民丢下农具,飞快的跑到了城门的外面,当他再向四处仔细观看的时候,哪里还有什么老人、佛塔、群牛的影子!眼前只有空旷的田野和远处隐约可见的乡村,除此之外别无一人!

  这时候天已大亮,经过了一个夜晚休息的三塔村人,早上起来惊讶的发现,那三座让全村人引以为豪的安仁寺佛塔突然不见啦!三座塔基被梳理得干干净净,唯独在北边城门口留下了一顶空荡荡的塔帽儿!

  后来,有去外边做生意的村民从外边回来,说在北边沙河城那一带看到了三座佛塔,跟村里边丢的三座佛塔一模一样!更为令人震惊的是,那三座佛塔中正好有一座没有了塔帽儿!难道这仅仅是一个惊人的巧合吗?

  于是,村民们开始纷纷议论起来。有人说,沙河那儿的三座佛塔就是我们三塔村里的那三座佛塔,那位来村里拾破烂儿的老人是一位神人,不知他想把那三座佛塔拉到什么地方,但是因为天已大亮,所以只好把佛塔暂时放在了沙河城附近的那个地方,可是他后来为什么没有再去拉呢?因为天机已经泄漏,所以他就不能再去拉了。

  永年三塔丢了三座佛塔后不久,云南大理崇圣寺建成了三座佛塔,就是崇圣寺三塔。人们开始联想,是不是当初那位老人就是要把安仁寺的三座宝塔拉到云南大理去呢?因为未能完成,大理人才不得不自己动手从头修建了三座佛塔?但是云南在西南,沙河在西北,南辕北辙,这又让人们一时很难自圆其说。

  因而,老人拉走三塔安仁寺三座佛塔的真实目的也就成了一个不解之谜。

  当然,也有人说,老人就是要往沙河城里面拉塔,或者干脆,老人就是想往塔现在放的那个地方拉,老人的愿望实现啦。

  总之,从那以后,三塔村就没有了佛塔,而沙河城附近的那个小村庄因为白白的得到了三座佛塔,所以从那以后就定名叫白塔村了。直到现在,在沙河市白塔村还有三座不知来历的佛塔,其中一座没有了塔帽儿,而在永年县三塔村,村西的安仁寺里边,仍然还保留着三个整齐的塔座和一顶空空的塔帽儿,它们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这里曾经发生过的一切……

热门文章

重点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