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生  观后感

看焦裕禄有感

时间:2020-12-03 12:11:26 分类:观后感

  看焦裕禄有感(一)

  对于他,是没有什么概念的。

  或许是曾经课本中一个不完整的故事。或者是众口流传的一个名字。

  知道兰考,知道焦裕禄,知道他在病痛时用来抵住腹部的茶壶盖。但这些根本无法串联为一个鲜活的人物,一段感人肺腑的历史。

  不看《焦裕禄》,便不知道何为伟大,何为奉献。一部老片子了,却让所有的同事都因感动而垂泪。

  所以关于焦裕禄的故事都鲜明起来,屏幕上那个瘦削而坚毅的面庞感染到了每一个人。没有丰功伟绩,没有锦衣玉食的荣耀,甚至不能给妻儿稳定富足的生活。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男人,将自己的生命都慷慨地献给了兰考的36万百姓。他只是做着一些干部不屑做的小事,他只是及时的解决百姓遇到的一个个问题。他只是将心与百姓系在了一起,他只是拥有了一双能看到民众疾苦的眼睛……作为丈夫,他不能让妻子过上幸福的生活,作为父亲,他连儿女想要吃一顿肉想要买一件新衣服的愿望都无法满足。我甚至怀疑起来,这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这样的人真的存在么?他带动了一批干部,让兰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常常将人生价值、社会价值挂在嘴边。但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并不是你得到了什么,而是你带给了别人什么。

  通过这部影片,通过焦裕禄这个人物,我重新领悟到奉献的力量。不止我们同事之间,希望在生活中,我们都能拥有风险的精神。尤其从事教育服务行业,更要对自己的学生奉献,并将这精神传递给学生,让她们在今后的美甲岗位中,为顾客着想,为顾客奉献……


  看焦裕禄有感(二)

  多年以后又一次看《焦裕禄》,于再次感动的同时却在片中发现了一位不太引人注意,但是却充满启示性的人物,也就是与焦裕禄共事多年的那位县长。这位县长是一位典型的反面人物,举报焦裕禄的是他,逃避抗洪的是他,延发救命粮的也是他。非常幸运的是,并没有像大多数颂扬英雄的影片那样,最后给他一个悲剧结局。相反,在焦裕禄死后多年,他还是风风光光地当着他的县长。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应该感谢剧本的创作者,他有意无意地打开了一扇通向深刻问题的窗户。

  如同焦裕禄一样,我们已经习惯了面对一位又一位逝去的英雄人物。似乎在和平时期如果不是为了工作、为了事业搞垮身体、放弃家庭、赤贫如洗,最后英年早逝,那么就不能成为英雄人物。尽管我们也曾见过对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普通党员的宣传与褒奖,但他们的境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如果英雄人物都落得如此收场,那么除了带给我们一些惋惜之外,又如何激励我们去做一个像他们那样的人。

  我们的宣传方向应该改一改了:应该向那些品德高尚、事业成功、家庭幸福、身体健康的学习。试想一下,如果焦裕禄同志有一付铁打的身子,那么他也许不会成为尽人皆知的英雄,但是他却能够为国家和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并不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思路,因为它违反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种能够在全社会广泛长期推广的东西,必然是可持续发展的。如果奉献精神的实践导致的是一连串的恶性循环,乃至性命不保,那么很可能是我们错误地应用了奉献精神,以至于违背了共产主义所追求的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舍身取义在非常情况下是必要的,而在我们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更需要的是能够引导大家走上良性循环的方式。

  为什么奉献精神会导致恶性循环?错误不在于它本身,而在于我们以一种拔苗助长的方式来实践它。奉献精神的基本依据在于个人发展与集体发展的相互关系。也就是只有集体发展好了,个人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为集体的发展来贡献力量与追求个人发展相一致。但如果集体中的每个人都优先追求个人目标,由于集体目标的不到实现,个人的发展也会受阻。在这种情况下,集体目标应该优先于个人目标,奉献也就顺理成章。

  然而,这里有一个潜在的前提假设是:个人的目标与集体目标是基本一致的,而且在实现集体目标后个人目标更容易实现。但不幸的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个人目标多多少少都会与集体目标相矛盾。比如,焦裕禄同志如果想保持一个好身体,那么可能就没办法把工作做到现在这么好。反过来看,如果焦裕禄同志爱护好自己的身体,也许目前的工作绩效下降了,但是通过延长了的寿命,长时间内的贡献肯定会超过他生前所达到的。

  这个时候就需要大家一起来奉献,使奉献者能够在优先满足集体目标之余能够满足个人目标。就好像拉纤的人那样,你的绳子松下来的时候,我把绳子拉紧,这样大家都可以轮流得到休息。可惜,焦裕禄同志的伙伴们并没有如同他一样敬岗爱业,县长就是典型。于是焦裕禄同志就像独力前行、不知休息且孤立无援的纤夫一样被活活累死在岗位上。

  为什么奉献者总是孤独的呢?这是因为,通常具有较高思想觉悟的人总是少数。这也说明高觉悟者追求的远远超出了其同伴群体的平均水平。这样固然体现了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但如果带不动那些落后的同伴时会怎样?县长同志就是这样的好例子。他追求的个人目标虽然会因为集体目标未能实现受到影响,比如兰考县搞不好县长就不容易提升,但是他却避免了步焦裕禄同志的后尘。这样说也许听起来挺自私,但是如果县长的觉悟提高了,那么他很可能成为第二个焦裕禄,因为其他人的觉悟还停在原地呢。

  从这一点来看,提高全体党员的思想觉悟的确是非常必要的,否则先进者会失去组织的支持。但仅仅提高觉悟就可以奏效吗?这非常类似于我们对诚信的提倡。现在谁都知道,在没有相应机制支持的情况下,讲诚信的人会遭到不讲诚信者的严厉惩罚,不知道这种示范效应算不算良好。诚信的推广必然要建立在坚实的社会基础之上,这种基础往往需要许多年的积累完善才能建立。单方面倡导诚信不如告诉大家在目前的机制下何种的诚信行为是受到保护的。

  倡导奉献精神也是一样,为其高唱颂歌,而不注意实施它的前提和后果,必然会导致鞭打快牛的情况。相对于无限拔高奉献精神,不如告诉全体党员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何种程度的奉献精神是可行的,然后随着社会基础的日益牢固和不断完善,逐步提高奉献精神的水准。否则,不知会有多少焦裕禄式的人物会因为受到误导而累死在岗位上。

  如此说来,解救焦裕禄们的方案就非常清晰了:从目前的社会情况出发提倡有限奉献精神,而非一昧吹捧无限奉献,从而缓解奉献者的孤独境地;在大家都乐于奉献的情况下,大家同舟共济才能让奉献者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并形成愈奉献愈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奉献模式。这样我们就有希望看到某一天人们传颂的英雄人物是由良性循环所塑造的全面发展的人,而非孤注一掷的为理想献身者。他们的示范效应会带动越来越多的人进行奉献、关心奉献,从各个方面改善社会环境,使奉献精神的实践基础更上层楼。当我们发现奉献精神与它所依赖的社会环境相互促进时,大量的英雄就会从各行各业中涌现出来。更为重要的也许是:我们再也不用为焦裕禄式的英雄们扼腕叹息了。


  看焦裕禄有感(三)

  焦裕禄这个名字,从小就很熟悉,他的先进事迹可谓人人皆知,他那种对岗位的热爱,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通过这次学校组织观看影片《焦裕禄》,使我的心灵得到了洗礼,当影片中出现的亲人送葬、雪夜送站、挽留技术员、送回一桶鱼、雨夜抗洪、治沙栽桐,每一幕都让人流下了感动的眼泪。观后有如下浅薄感受:

  一、要勇于“照镜子、正衣冠”。影片中,焦裕禄在走访途中,看见一名群众被捆绑着边走边挨打,在了解清楚原因后,果断让村干部放人,群众称它为“青天大老爷”,而焦裕禄却说“是我们工作没做好,对不起乡亲!”他没有将百姓吃不饱肚子归因为天灾,而是怪自己工作没做好,这是勇于从自身找原因,进行自我批评。

  二、要勇于担责任。焦裕禄为了给基层干部解决温饱问题,决定购买高价粮,被人检举后,果断地承担所有责任,()这一点值得当今很多党员干部学习。在实际工作中,尚存在个别干部在遇到困难或问题时,不是怕前怕后、畏首畏尾,就是想尽办法先推卸责任,往往会贻误问题的最佳解决时机或者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我们要向焦裕禄同志学习,学习那种敢办实事、干大事,敢作敢当的大无畏精神,加强干部凝聚力,赢得民心所向。

  三、要勇于自我奉献。焦裕禄在身患严重肝脏病后,仍然奋战在抗灾抢险第一线上,到最后生命垂危的时候,依旧关心“三害”的治理情况,这种精神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兰考人民。他取消领导干部物资的特殊供应,与老百姓一样购买口粮,没有一丝一毫的官僚主义、享乐主义,一直保持艰苦奋斗的朴素作风,与百姓同甘苦。我们年轻一代要时刻以焦书记的这种精神警醒自己,坚决反“四风”,树清廉。

  四、要活在当下珍惜眼前。对比上世纪60年代,我们现在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们要时刻牢记,正是因为有很多像焦裕禄式的好干部、王进喜式的好工人等等的无私奉献,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加倍珍惜眼前所有的,不要苛求不属于自己的,知足才能常乐。

  五、要着力均衡发展经济。近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但却仍存在着地区发展不均衡,贫富差距过大等问题,只有加快落后地区经济发展,逐渐缩小贫富差距,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中国梦”梦想成真。

热门文章

重点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