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生  观后感

罗生门影评

时间:2020-12-03 10:51:29 分类:观后感

  罗生门影评(一)

  《罗生门》借着樵夫的口,这个发现命案现场的第一人,在破旧的罗生门下躲避一场大雨的时间里,对一个路人还有一个与案件当事人有过一面之缘的行僧。叙述了这起杀人案整个事件。事情的经过大概是这样的:武士牵着坐在白马上的妻子行走山间,与行僧擦肩而过。之后正躺在树下的强盗在微风吹起马上女人面纱的时候被她的美貌所吸引遂起歹念。他骗绑了武士,强暴了女子。而路过的樵夫发现武士的尸体后慌忙报官。杀死武士的是强盗,这一点已经确认。看似简单的事情,而矛盾集中在杀人的动机和凶器——究竟是长剑还是短刀上。每个人的说词都是不同的,但都完美无缺。

  那为什么会出现同一件事,不同的说法呢?学习了管理心理学,我们就用其中一方面的视角来看看《罗生门》,管理心理学认为,表现人的行为差异因素中,动机因素是一个决定因素。而动机是由于一种需要所推动的,达到目标的行为动力。当我们把动机作为一个行为过程来考察时,可以看到个体因动机的存着而使行为带有目的性,因而动机总带有目的性。

  那电影中的人物的不同动机如何体现出的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强盗并未否认自己杀死了武士。然而他口中的武士与自己用长剑激战二十多回合不幸落败也算是好汉一个,而自己则是一个英勇善战,光明正大的男子汉。将一个手握短刀的烈性女子降服,让她顺从地满足了自己的欲念,是一件让自己无比得意和自豪的事情。

  女人承认了自己被强暴的屈辱,并宣称在此之后自己的丈夫,也就是武士对其冷冷的漠视令自己痛苦万分。于是她拔出短刀让武士杀了自己。但自己因悲伤过度昏厥了过去,等到醒来的时候发现短刀叉在武士的胸口。自己想要寻死却没有胆量。此时的强盗早已不知去向。

  武士托巫女的口述说的又是另一番景象:强盗在自己面前强暴了自己的妻子。随即却见妻子转而随强盗左右,并要求强盗杀了自己。他遂感愤怒万分。此时强盗一把推倒女人并表示不齿,并问武士如何处置她。武士心下原谅了强盗,却无法容忍妻子的恶毒。带着对她的诅咒和怨恨,武士悲愤地拔出短刀自己剖腹而死。

  然而,事情的真相是怎样的呢?

  强盗在强暴了女人以后百般抚慰只要她愿意跟他走。她无法决定,想要自己的丈夫和强盗以武力决战,而自己会跟随胜出的一方走。然而武士是懦弱的,他表示不愿意为她冒生命的危险,并且责问自己的妻子:“在两个男人面前出丑,你为何不自杀?”此刻强盗说了一句话:“不要这样对待她,她们不是男人,她们无法克制的哭,是因为她们是弱者。”而女人霎时明白过来,自己的丈夫是多么无耻而懦弱的男人。她质问他身为武士却为何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妻子,并且对强盗亦百般嘲讽。在她的挑唆下,两个男人终于彼此拔出了长剑开始决战。然而,两人的姿势和剑法是多么的杂乱而无章,毫无气概可言。武士的死也仅仅是无意间的事情。等强盗回过头来,女人已经不见。

  事情就是如此,然而为何樵夫不愿意说出真相呢?他说自己不愿意卷入案件。而事实上,只是因为他一时的贪念,偷偷拿走了那柄价值不菲的短刀而已。他意图隐瞒的这件事情被听他口述的那个路人所揭穿。

  影片放到这里,差不多是结尾了。然而各执一词的真正原因,就是各自为了掩饰自己软弱的地方,“有软弱的地方就有谎言。”强盗想要表现自己即使杀人也要有的磊落气概,女人企图掩饰自己并不贞烈的事实和挑唆两个男人决斗致使自己丈夫死于非命的真相,武士即使是借巫婆的口也意图掩盖自己的懦弱和无能,而樵夫迟迟不愿说出真相,只是想隐瞒自己偷偷拿走了短刀。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他们各自的认知支配下产生的,不同的人不同的动机,都使这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同时人性就是这样阴暗而赤裸地呈现出来,各执一词不如说是各取所需——各自所需要掩饰的软弱。


  罗生门影评(二)

  《罗生门》是电影天皇黑泽明的代表作之一。黑泽明作为上个世纪最杰出的世界电影大师,其一生所导电影极多,精品也很多,更重要的是,各种不同风格的电影跨度极广。同样是武士片,比起那些带有强烈史诗气质的《乱》、《影子武士》等,这部《罗生门》则体现出了一种叙事外的哲学困境的呈现。

  《罗生门》讲述了在罗生门下避雨的几个旅人,讲述了一个最近刚刚发生的案子。一个武士带着妻子进入竹林中,遇到了一个浪人强盗想要霸占这个漂亮的年轻女人。最后武士被杀,强盗被抓,少妇也遭到了侮辱。但是事件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每一个证人却都讲出了完全不同的故事。谁是可信的,哪一部分是可信的,这既是一个案件的迷雾,更是一个人性的迷雾。

  电影《罗生门》改编自日本著名小说家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题材内容主要是根据《竹林中》改编,题目来源于同名小说《罗生门》。不过开头几个人在破败的罗生门下避雨的立意,则显然来源于原小说的框架。

  《罗生门》这部电影,突破了传统的电影的叙事角度,不再按线性关系的传统来推动情节的发展,而是走上了多角度,多情节的叙述模式。虽然此时的日本并无别的意念,但是,却在偶然中,《罗生门》成了推开现代电影大门的一个里程碑。

  黑泽明的《罗生门》一如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一样,表现了一种人性的沦丧和社会的崩溃以及虚无主义的蔓延。日本传统的严酷的封建等级和礼教,在现代文明的冲击,在战争后几乎丧失殆尽,人们处在一种时代交叠的空虚和颓废之中。个体的自我堕落才造成了整个社会的退步和异化。昔日威严的罗生门,如今成了破败的废墟,电影里是一群社会底层的人聚居避雨的地方,小说里是落魄武士抢走老妇衣服的场所。和尚也好,武士也好,还是淳朴的市民也好,都揭去了昔日荣耀的个人道德和追求,将自己的本性的恶和虚荣都在罗生门下袒露殆尽。

  人性是善是恶,这是一个争论了几千年的哲学问题。人性的不可知的扩大,成了社会弥漫的一种虚无和存在感的缺失。人都是自私的,都是虚荣的。为了自己浅薄的名誉或者微薄的利益,不惜以谎言和欺骗来掩盖事实。

  竹林中究竟发生了什么,每一个参与者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都扭曲了真相的一部分,给出了一个最有利于自己,或者为自己开脱的陈述。

  樵夫偷走了值钱的珍珠匕首,所以故意推迟了说自己只是发现了尸体,其他什么都不知道。后来又才招出自己其实早就看见了这场事件的全过程,女子不忠贞于丈夫,和强盗苟且了,丈夫鄙夷这个背叛自己的女人,获得了强盗的钦佩,强盗也开始鄙夷这个出卖自己丈夫的女子,但是为了保住名誉,女子让两人决斗,但是两人的剑法都很差,扭打半天,终于强盗一剑刺穿武士的胸膛,死者是被长剑杀死的。女子趁机逃跑。

  强盗为了彰显自己的英勇武艺和开脱罪责,先是说了女子激烈反抗,非常刚烈,然后又说自己征服了这个刚烈的女子,他向女子求爱,女子让两人决斗,只有一人能活下来。自己高超的剑法下,武士还能招架23下,值得钦佩。杀死了武士,女子已经不知所踪。

  女子则说,自己为了救丈夫,不惜委身于贼,但是当终于救下了丈夫的时候,武士却极度鄙夷自己。女子在极度伤痛之下晕了过去,醒过来,丈夫已经死了,胸前插着匕首。应该是自己晕倒的时候,手中拿着匕首,误杀了丈夫。

  女巫召回了丈夫的亡魂,他则说妻子勾引了强盗,做出苟且之事,还要强盗杀自己。强盗看穿了这个虚伪的女人,于是要替武士杀了她。武士伤心悲痛之下,还是放走了妻子。强盗也放了自己。但是,想到亲密的妻子竟然如此背叛自己,他悲痛之下自尽了。

  每个人都讲述了不同的故事,其中都滤去了反映自己缺陷的地方。妻子不忠是事实,强盗和武士的剑法低劣也是事实。武士的软弱是事实。樵夫的贪婪胆小也是事实。每个人为了保全自己,都扭曲了事情的真相。

  社会为什么崩溃,就是因为整个道德已经衰败了。就连善良的和尚,一边说不愿意相信社会就这样黯淡下去了,他宣布自己永远相信他人。但是,另一方面他又总是怀疑身边几个人说的话的真实性。武士已经死去了,已经脱离了这个罪恶的人世,却依然在掩饰自己曾经的弱点。亡魂尚且如此,何况人呢?

  然而,黑泽明却并未就此将希望彻底破灭。结局,婴儿的哭声,再次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尽管又面对了和尚的质疑,樵夫依然表现出了自己的仁爱和宽容。这才是人性——既善且恶。雨停了,从绝望之后走出来,一个新的晴天就要开始。迎接一轮新的太阳,这就是黑泽明对这个世界的美好期望吧。

  这部电影一推出,就在世界引起了轰动。在世界各地挂起了黑泽明旋风,带来了持续的黑泽明热。电影拿下了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和同年奥斯卡的最佳外语片。至今,也是世界影史的一部杰作和日本电影已经黑泽明自己的代表作和典范。


  《罗生门》影评(三)

  上周看完了《罗生门》,感触颇深。电影就是反映了一个关于人性的问题。其实《罗生门》的故事与人物设置都很简单明了。但这个故事并不重要,而是黑泽明借这个故事想要表达的内容才是重点。并且通过黑泽明高超的电影语言使得电影本身很精彩。这部电影也是直接对太阳进行拍摄的影片,那几个太阳光透过树荫射入林子里的镜头也是很漂亮的画面。影片中人物在画面中的构图关系也是很值得后人的学习和运用的。

  每个人都只是在为自己而活着,人性本恶,每个人都是自私的。人的世界里是没有什么绝对的善与恶,好与坏的。一切都是相对的。()自私坏的品质吗?每个人都是自私的,就算是一个小孩子也会和同伴争抢玩具而绝不退让,得到之后会死死撺在手里,并且时时提防别人将玩具夺去。我们中国有句话说:人之初,性本善。我不同意,人的本性本就是邪恶和自私的,没有这些天生的“本领”,人是无法在这个人类污浊的社会里生存的!对于我们的本性,我们不能去抑制他,也不能任其放肆。我们在后天的学习中,我们一定会受到我们所制定的一些道德标准所约束。父母师长会教育我们要博爱,要学会关爱他人,会告诉我们世界是多么的美好。但矛盾的是,我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会慢慢的认识到人性的险恶,我们会内心所想的东西会一次又一次的与我们那绝对的道德标准相抵触,大部分人会找到一个平衡。但有些人也会失衡,或者说是在某一时刻会失衡。我们在影片中看到了那个乞丐和那三个人都是失衡的,而樵夫是一时的失衡,所以受到了自己良心上的谴责。

  我们很喜欢,或者说是不自觉地去定义一个人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在电影上更为明显,我们会经常听到一个小孩子问大人人电影里到底是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但人《罗生门》展现的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我们很难说里面谁是好人,谁是坏人。都只是普通人罢了,他们所作的都只是为了生存。

  我们又一次在结尾看到了希望,樵夫收养了那个婴儿,而和尚感动的对他说:因为有你,我还是可以相信人的。雨停了,天晴了。又再一次让我们觉得这个世界还是有希望的,但这只是人类的自我安慰罢了,世界的本质就那个乞丐所说的一样:这个世界本身就是地狱。他是真正看透了世界的人,他会依然在这个污浊的世界中生存下去,我欣赏他。海明威说过:这个世界是美好的,我愿意为他为之奋斗。”我同意后半句话!

热门文章

重点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