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道沧桑观后感
时间:2020-12-03 10:47:13 分类:观后感
正道沧桑观后感(一)
——沧海桑田,岁月轮回,所有的恩怨情仇,都只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页,是社会进步之必然,无分对错。
今年是建国六十周年,各式各样的战争片陆续上演,随着年初的《我的团长我的团》的热播,又迎来了谍战片《潜伏》,还品味着那份紧张和激动,又迎来了各电视台正在热播的《人间正道是沧桑》,这片大概是所拍的近代战争片中最为全面的一部片,称得上的全景式重现近代的历史,一部完整的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在剧里面清晰地重现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场景,以人物的成长和时间的推移为主线,为我们还原了一部有血有泪精彩动人的近代革命史。
故事通过1925年至1949年间杨氏兄弟姐妹不同的人生脉络,融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于一体,将重大主题与生动的人物、丰富的故事巧妙相融,集中展现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这一历史时期波澜壮阔的政治历史画卷,生动再现了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取代国民党,建立新中国的必然历史命运。
这是讲述了25年的故事,人物之间的关系更是错综复杂。先说信仰,不能说立青对了,立仁错了,在那个时期,不能说谁对谁错,只是信仰不同,他们之间的矛盾是基于信仰不同的对抗,这是一种很深层的羁绊。立华在国民党政府办公,不能说立华没有忧国忧民的心,不能说她不为老百姓着想。像另一个人物,范希亮,能说他是坏人吗?他抓了共产党员瞿恩,即使明明不忍心,也没有偷偷把他放走,并亲手枪决了他,能因此说他坏吗?从信仰的角度来说,他是一个忠士,只是他错信了一个腐败的政府。在抗日战争的时候,他拼尽全力,身先士卒,为悍卫国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胜过牺牲于骨肉相残的黄埔同窗之战。多么的铁骨铮铮!这部片的最大优点,就是不贬谁也褒谁,一切按事实说话,海纳百川。想想也是,同是中国人,同是从民主革命时期一起成长起来的人们,怎么能从真正意义上分清呢?怎么就能分辨出谁好谁坏呢?
杨家三个孩子,哥哥立仁是国民党的高官,弟弟立青是共产党的大将,25年来,他们合作过也对抗过,可当在战火纷飞的时候,立仁收到了立青问候的电报,感动的落泪,虽然从那时的立场来说,他们是对立的,但就如他说的:在这个时候还能收到这样一封家书,又怎么能让我不想念这个弟弟。在解放战争的时候,当立青看到哥哥立仁在战场上的遗留物时,赶快让人分辨俘虏,当告知没有时,眼圈都红了,他担心哥哥已战死沙场,当得知哥哥不在战场时,看得出他松了一口气,从政见来说,他们是完全不同的,那个时期他们是完全对立的,可再怎么对立,又怎么能把血肉亲情分开呢?
立青不用多说,有正确的信仰,光明的形象,为解放事业一直奋战不息。倒是立仁,他身为国民党高官,他既要不唯于力地执行国民党的一切命令,即使知道是错的,他还是得坚决执行,可他又是一个有血有肉有亲情的人。我相信,在那个时期,这样的人不在少数。就像林娥说的,立华收养了他们(共产党)的孩子,瞿恩最后写的一封信,通过立仁转交到立华手中,立华又通过关系发表在了报纸上,让瞿恩的亲人和领导,知道了他在临死前依然坚持他的信仰,对党忠贞不二。可这些,不又都是抓瞿恩的立仁帮忙办的吗?这又怎么说的清呢?
在战场上,立青遇到了很多他在黄埔时的同学,“同窗是同窗,钢刀归钢刀”,在战场上,为各自的信仰而奋战,可到了场下,他们依然是同学,汤沐雨你成为了俘虏,但不会改变我们是同学的关系,即使到了共产党执政的年代,他是败兵之俘,立青是胜利之将,改变不了的,依然是同学关系,依然是曾经的称兄道弟。
在特定的历史情况下,便产生了特定的情感。瞿恩和立华,彼此深爱,政党的不同让他们有爱也不能在一起。立仁和林娥,如果换在当下的和平年代,他们是否有可能呢?让我最为郁闷的,是几经波折最后重逢的立青和矍霞,他们有共同的信仰,有革命基础,有同生共死的经历,更重要的,有深爱彼此的心,可瞿霞却偏偏选择了别人。在最后瞿霞临终前留给立青的信中写道:“一个女人,如果不能把自己完整地交给她最爱的男人,就不如守缺吧,因为最珍贵的,已经留在我们心里那块最纯净的地方了……”可我看完了,却有无尽的难过,难道非得坚守不在乎天长地经,只在乎曾经拥有吗?
故事到1955年结束了,这些革命者们的故事就这样画上了句号。可我的心里却没有句号,因为到了1957年,又将会有一场持续20年的运动,像立青这样和国民党一直交织的人生,在那个时期能全身而退吗?立华带着梅姨和孩子回来,他们的人生又会怎么样呢?我的心悬着……
正道沧桑观后感(二)
《人间正道是沧桑》通过瞿、杨两个家庭的五个青年在20世纪初中期怀揣着各自的理想,在不同的道路上发生的情感纠葛、不同的理想和主义的纷争,讲述了一个史诗般的故事。片子将杨氏兄弟姐妹不同的人生脉络,融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于一体,将重大主题与生动的人物故事,经巧妙的构思,为我们展现了1925-1949年间那个波澜壮阔的中国,以及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的沧桑变迁。我喜欢片中对人性的描述,各种情感复杂交织,涵盖了人类情感的方方面面,即亲情、爱情、友情。
以前看过的这类历史片大多政治色彩浓厚,是非观点明确,而此片却与传统的历史片不同,没有去大肆宣扬胜利者的辉煌,也没有渲染失败者的狼狈。片子讲述了国共两党中的精英故事。让我们看到,生长在那个动乱时代的有志青年,不管信仰什么,都是有思想、有素质的,给人感觉身处那个时代的人,选择什么样的路不能简单地用对与错来评述。()这是我们社会的一大进步。片中最抢眼的是杨立仁,人长得并不帅,可非常出色,从一个狂热的革命青年、黄埔军校的参谋,到中统特务、是国民党的高级军官,无论着中山装、西服还是军装,看上去都那么有气质,虽然是个反派人物,可很豪气,很有男子汉的气魄。他的魅力从到上海做了中统后突显,一派贵族气质、多智善谋、特务的阴郁和内心的冲突,以及多重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对林娥的那场感情戏,让许多女人爱慕他理性背后的痴情。孙红雷饰演一号男角儿杨立青,一个成功的八路军将领,演得也不错,说话幽默、处处逗乐,感觉挺真实,不过总觉得还应该更豪气、更英雄一些。
不过,整部片子的总体感觉很不错,场面恢宏,拍技不凡。我喜欢这个片子最主要的一点是片子中的主要角色都不低俗,个个都有极高的理想和精神。无论是什么主义,无论在何种状态下,他们的纷争只有主义的不同,道路的不同,而没有个人的恩怨,人格的互贬。片中的四大男角儿都很棒,有思想、有气质。他们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潮流,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精神。我们看到了中国在那一时期并不缺乏精神,虽然他们走的是不同的道路,但个个都有理想,人人都很爱国。历史没有走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抗日战争期间,很多有志之士,为国家付出了青春甚至宝贵的生命。值得我们崇敬。人们希望看到历史的真实面目。这部片子,给人这样一个感觉:国共合作的失败,是这个民族的一大损失。那个时代有那么多的爱国精英、优秀人才,因主义不同,不能宽容,企图致异党于死地,最终却以自己的失败而告终。我想这是当时不以国家利益为重,政党利益至上,而犯下了不可挽回的错误。历史已经过去,不再重演,人与人之间,将更加宽容,更多理解,以文明的方式解决主义和思想意识上的问题,而不再是战争。
- 相关文章
-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