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生  观后感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时间:2020-12-03 10:22:44 分类:观后感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一)

  电影《1894甲午海战》重现了当时的历史概况,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自恃为天朝上国,不思进取以及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在明治天皇的带领下举全国之力购买军舰,而清政府却以经费不足推诿买军舰(然而倾全国之力为慈禧太后举办60大寿)。这是何等的令人寒心呀!虽然说清政府在甲午海战中遭受了重大的失败,但是纵观甲午大海战前前后后的各种事情,我还是发现了我们的进步。“每一场大海战,都决定着两个国家的命运。”这句在那个特定的年代充满智慧的话透露了历史上那场世界上第一次以蒸汽机为战船动力改变了两个国家命运的甲午海战。此战之后,日本一跃而起成为东亚强国,而中国却在此战中将几十年辛辛苦苦运营起来的洋务运动毁于一旦。

  看完电影,百感交集。该片第一叙述了国家的落后就会招致他国的侵略,要国家屹立于世界之上就得强大。从北洋舰队买了重甲舰后去日本访问那段就看得出来,强大的军事力量能威慑敌人。第二,表述了国家即使再强大但是腐败会摧毁一切。从慈禧为了寿宴挪用舰队军费,到两艘重甲舰丢硬币分第三枚高爆弹,以及后来援兵听信逃兵谣言离开防区就说明了这点!即便你军事能威慑敌人,但是体制的腐败,官员的腐败一样会使强国变弱国!第三点,居安不思危。7年没购入新的战舰,就因为慈禧认为没有战事何必再花费金钱去购买战舰,导致了后来北洋舰队吃了大亏。我对清朝统治者不屑,一直以来我都很怀疑那么多的男人在那个大男子主义的时代怎么会甘心被一个女人支配,也许中国已经没有了盛唐时的那种豪气,几千年来的儒家思想已经将人的自由精神吸干榨尽,只剩下奴性,个个大臣只对统治者惟命是从,唯唯诺诺,连李鸿章也只能在用军舰专门为慈禧送来岭南的荔枝后才敢提筹措海军军费的事,家天下的弊端暴露无遗。整日待在深宫“不食人间烟火”,皇帝什么都不懂,要打仗,应该先看看自家的能耐吧,最起码去军舰上检阅一次吧。我想如果这样的话就不会有后来的该打仗了才发现自己没炮弹了吧。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要居安思危呀!

  我为李鸿章感慨,电影将李鸿章塑造为一个彻底的好人。虽不尽然,不过我对其中一些很赞同。细想起来,李鸿章在朝廷中的确举步维艰,想筹措军费建立一个足够强大的海军,却又不能损害慈禧那批国家蛀虫的利益,何其困难。电影中有这样的描述“大清每年的银两有十分之一花到正道上就不错了。”虽然本人对此怀疑,但这也说明了清朝的腐败奢靡。李鸿章出发点是好的,可是不知他有没有想过即使他付出这么多仅仅为了这些愚昧无知的纨绔子弟以后能继续锦衣玉食,值得吗?不知当李鸿章在望春楼和那些毁掉了自己半生心血的刽子手们委屈求和谈判时心里是什么滋味,也许这位晚清第一重臣就是近代版的岳飞吧,为国家呕心沥血到头来却落得一身骂名,我觉得历史很多时候就是这样,越是那些一心为国的人如宋朝的王安石明朝的袁崇焕,到头来收到的伤害越深。

  我为那些爱国官兵们自豪,电影中那些北洋水师的官兵们奋不顾身希望杀敌报国,怎奈上梁不正,下梁再正又有何用。他们只是一场悲剧。

  我敬佩日本,为了国家富强,全民勒紧裤腰带发展海军,就连最高统治者明治天皇也不例外,不知慈禧有没有试过一天吃一顿饭。他们有着强烈的居安思危意识,对国家的未来有着明确的目标,有的放矢。不知慈禧这辈子除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外有没有想过自己明天要干什么。但是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只是让我感到了一个小国的悲哀。

  我敬佩电影中的英国人,虽然他们侵略中国,但是他们的契约精神和舰在人在的士兵精神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以史为鉴,希望当权者发奋图强,带领中国人民永远告别屈辱,告别落后。我们要国富民强,要不受外国的欺凌,就必须从现在做起:积极努力的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最终可以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报效祖国,让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二)

  一直以来和很多人一样的观点,看过才有吐槽或赞赏的权力。今儿我就来发发言。本人没看过同类题材其他荧幕作品,不作比较。打开豆瓣:搜索7分,画皮25.8分凭什么有着诚意去拍历史的的甲午大海战只有4.6分。我是觉得电影在技术层面上的,比如画面,剪辑都做的很一般,甚至可以说比较粗糙给人感觉胜过电视剧,不及电影。看惯了米国的战争场面,难免有些不适应但是,我被这“朴素”电影背后的剧情所打动。我们的眼睛大多被好莱坞惯坏了,国情是我们国家的电影还跟不上别人的技术,拍不出来感觉。想拍出感觉得请别人,请别人得花大价钱,投资商出于很多原因不敢冒着险,因而这片子的画面上就只能这样了,没办法。中国玩市场电影才多久,玩技术才多久,要学习的还很多,得承认差距。我们不只要引进“洋舰”来看,为什么人家“洋舰”好,这是咱要思考的。咱要学会造“洋舰”的技术。

  画面、技术是评价电影的唯一条件么?要是能花金陵十三钗战争场面一半的钱,甲午画面就好了。再回头来看,这片真的就是一小成本制作,别看不起那海上的大战,其实也得花不少钱。是,那炮弹打过去没有超级战舰的气势,但也写实,咱俩舰就只有三个榴弹。怎么打出气魄。要是清政府不腐败,上梁有点骨气,银子多花在采购军备上,这片子海战怎么着都没有理由拍的简单被虐了。

  日军击沉的不是致远舰,击沉的也不只是邓世昌,击沉的是北洋水师的海上制敌梦!血泪方钢的男儿如邓世昌那样与舰同沉,强国之道在何处?这一腔热血无处用啊!片中里那死总管给皇上说说鸡蛋10两银子1个,而李鸿章告诉他1两银子800个。腐败让国家蒙受耻辱。再者说中国的优良传统就是对外国很友善,就像现在一样,WJB发表点言论斥责一下。长崎事件中,人家都不搭理你,骚扰你,打你了,装13了,你还那么单纯,被别人骗。北洋水师回去了,新军舰不让买了,还不如颐和园里造的那石头船好,傀儡皇帝说话又不算话。能留下什么?只能留下骂名!千古骂名!中国人还有什么弱点?观望!事情咱分个轻重缓急,援军来了又撤退,观望一下又闪人,都不敢去杀敌么!人家日本军队都开到威海卫了还观望个什么!北洋水师的鱼雷舰出去了,你还开炮吓唬自己人让它回来,有本事自己也冲出去啊。不抵抗,没有上边发话不出战,那投海吧,不要站在船上玩。这跟现在的天朝怎么就那么像。炮弹打家里人,笑脸给外人。

  谈到这电影中的历史剧情就虐心,看见陆毅拉着那冲锋旗开着致远冲向敌舰,以卵击石在所不辞的勇敢就难受。故事里除了刻意强调钓鱼岛的段落有些突兀,其他都还不错。不过这也是迎合当下政治需要嘛。本人甚是喜欢狗,片中加入的邓世昌的那只狗,各种表情卖萌,各种可爱。最后看见它在致远舰被炸后,拼命过去咬住主人披风,想要救他。难受死了,更难受的是,邓世昌拉着狗狗一起沉了下去。

  显而易见,这种爱国题材的片子都这样,难逃票房一劫。票房不能衡量一切。观众们少有给花钱的,这不怪电影不好看,不怪竞争者的电影。这是因为网络发达的今天,观众明知这种片子更容易盗版,加之此片的宣传工作就做的很少,几乎直接拉到电影院就卖的那种。留后在网上观看一样,正如在这说话的我。对于演员,起初觉得夏雨演日本人是找不到演员么……而后觉得的确演得不错。陆毅表现得就更好了。演员阵容很普通,导演很普通,不普通的只是故事。但普通而朴实的故事也会带给我感动,也会虐我的心。这就是它不普通的地方。导演在明知道票房不会如意的情况下,明知道可能赚不到钱的情况下,为了把海战描绘的比原来电视剧更真实些,毅然决然的拍了这片,冯小宁驾驭能力是有些欠缺,但对这段历史的诚心我是认同的。

  想起了片尾,“小哥哥”咱们会有自己的大铁船么?”“会的,一定”想起了那被烧的《天演论》、沉到海里的那张邓世昌一行人小时候去英国留学的合影我很难受,真的。我会这样等着盼着,咱们有很多可以放很多飞机的大铁船摆在该摆到的地方。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三)

  作为一个男孩子,军事和历史一向是我课余的爱好。()所以我利用双休日的空闲,从网上下载了电影《甲午大海战》,认真地观看、仔细地体会。

  不过说心里话,对讲述一百多年前甲午海战的故事,我是有点抵触情绪的。因为对中国来说,那是一场失败的战役,看了以后心情非常不爽。当然,从中可以懂得一些道理,也算没有白看吧。

  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那么在甲午海战中,清朝的海军落后在哪里呢?看看北洋舰队,军舰都是进口的,相当先进,吨位、航速都不落后于日本海军,指挥官也大都有在欧洲留学的经历,那为什么遭到惨败呢?原来他们的落后主要在组织、观念等方面。例如,火炮是先进的,但是弹药却很差,打到日本军舰上不会爆炸;例如,由于士兵的战斗意识差,平时都不爱护设备,让日本的暗探回去报告说“中国的海军武器装备上全蒙了一层灰,根本不是日本的对手”;再有,军费被贪污了,所以无法添置最新的设备。难怪电影中李鸿章无奈地说:“大清每年的钱财如果有十分之一用在正经地方就相当不错了。”

  如今,日本又在钓鱼岛蠢蠢欲动。但我们再也不是腐朽的清王朝了。当年致远舰长、电影的主人公邓世昌说:“让血液来警醒世人吧。致远,是到达远方的意思,希望我们的国家在不久的将来可以走向深蓝。”。我们可以告慰邓世昌,这一天已经来到了。

热门文章

重点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