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读后感
时间:2020-12-04 17:32:49 分类:读后感
天问读后感(一)
灯灭了。黑暗如潮水一般湮没了我的视觉。在漆黑的空间,唯有心绪如一只滑过草丛间的飞舞的荧火虫,把黑暗的世界一闪一闪的照亮。有了这一丝光亮的我,把心翅舒展开来,沿着如梦境般的、亦真亦幻的乡间小路飞行。路旁,不时有诗意的灵动的火花闪烁,让我似一个幼年的孩童一般,不时拾拣着这些转眼即逝的文学的精灵之魂。
透过窗户,天空依然繁星点点。那是神仙们的一双双慧眼吗?看着表面好似寂静,实则却是俗意翻滚的红尘世间,他们在寻找什么?是寻找人世间美好的情惑,还是其他需要找寻的东西?可他们的眼神却为何总带着一丝失望的光呢?
一片云飘过来,恰好遮挡住我与星星互视的目光,在这时刻,星星――那一颗星星的心里又是怎样想呢?是感慨红尘俗气,找不到亘古就已存在的人类的博爱?还是已经放弃了希望,不再苦苦找寻而无奈地闭上了双眼,并且把内心的悲伤化作了近日连绵的细雨?是否是想用泪水冲洗蒙在人类良知上的污垢,用之浇灌养育他心中那如似雪域之颠的天山雪莲般的沌洁之爱呢?
风渐渐大了,是不是天神那急切的呼吸?他找到了人世间的爱了吗?星星又露出来了,目光依旧寻视着茫茫红尘。我怎看到目光中那依旧的困惑。难道这么久的无望找寻,依旧不能使他放弃心中的希望。是否千万年前,他与人间真爱有了前世的不散约定?那么,他们留下了怎样的言语和对语,才能相互看清对方,就是自己前世的知音呢?
难道有时候的雷电轰鸣,暴雨狂啸,就是上天对世间蒙尘的愤怒,抑或是警告吗?可是,又有谁能够听懂上天的告诫和规劝呢?既便听懂,又有谁能改变这个无助的世界呢?失去爱的世界,注定是一片荒芜吗?看看那无边的、滚滚风沙的荒漠,那种失去生命的土地是何等的可怕,爱心做为滋养人类生命的精神,不就是那绿色的植物吗?没有爱心的人类世界,心灵怎不会变成一片沙海呢?这是必然,但不是人类所期望的,不知看到人类自己毁灭自己的行为,人类是该笑自己愚蠢,还是笑自然界愚蠢呢?
每个人,自己都有自己的答案。可是,谁为我们人类来阅卷,做出判决呢?
我心中的老师就是时间。你们呢……
天问读后感(二)
初读《天问》便联想到了《诗经》中的句子:“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屈原一生恪守道德,“举世皆浊我独醒,众人皆醉我独清”,他把他的生命和精力献给了他热爱的土地。《天问》可分为三部分,就自然问了六十九个问题,社会与历史部分共计九十六个问题,最后他从幻想与神话中醒来,心中感慨万分,并就此提出了八个问题。这里就不详细分析了。
这些问题没有主线,零散却又天马行空的想象勾勒出瑰丽的画卷,像是一个被打碎的花瓶落下一片片灵动的碎瓷。在一个星空浩瀚的夜晚,一位少年仰望天空,把身躯融入那浓浓苍穹。他像伊甸园内的亚当,却不知道夏娃的踪迹,他在追随爱的步伐,却不知道爱的代价,于是他对天发问,倾诉心中忧郁。
屈原的《天问》是一部探求的字典,无法解答的问题像是伤口无法愈合的痕迹。
曾几何时,另一个少年也向往着同一个梦想。他在天空拥有最亮的一颗,“存亡一知己,生死两妇人”,()他月夜逃去却中了吕后的诡计,从此星空坠落。他仰天大笑,一如少年时初遇星象的豪迈,那苍天一问竟成了绝响。
千年后,柳宗元写出了《天对》以应屈原的《天问》,文明无意中找到了最鲜活的传承方式,一问一答,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屈原的问正是他精神之所困,纵然江水漫漫,又何尝不是他自身的悲剧?他太孤洁,又太孤绝,精神的枷锁击溃了他最后的防线。他沉水而死,空气中飘着若有若无的幽香,和着他的遗愿和悲伤。
魂归来兮,诗言三千行,一人独饮一江愁,屈子的背影在临江的斜阳中拉得很长很长……
- 相关文章
-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