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进宇读后感
时间:2020-12-04 14:15:04 分类:读后感
董进宇读后感(一)
——《教育的天条》读后感
前些天浏览了董进宇博士的博客,感慨颇多。其中有一篇《教育的天条》。他讲到在教育这个领域中存在一个天条:当接收者做好了准备,给予者才会出现。如果接收者没有准备好,给予者无论怎么讲,接收者都不会接收到。
这就是说:做为教师,我们每天站在课堂上,面对我们的学生。如果他们没有准备接收我们的观点时,那么,就是累死也达不到应有的教研效果。
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枪头不动,累死枪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都见过这样的学生。他们整天的无所事事,不知道自己是来干什么的。没有理想,没有目标。我也曾经尝试着接触他们,但是效果一直不是太好。于是乎什么“烂泥扶不上墙了”“扶不起的刘阿斗”了这类的想法就会在脑中浮现,最终导致自己对学生的失望,甚至想放弃。然后用“我不可能照顾到全班的每一个学生”来安慰自己。例如三五班有位学生,平常上课不认真听讲,我也屡次找他谈话,想了解他的想法。但是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前几天我发现他的化学课本干干净净的,一点笔记都没有。
他上课都在干什么?显然过多的批评和责备在这里只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学生他有他内在的自由,他在他的自由意志下,我说什么,如果他不准备接受,我是没有办法的。我只能尝试着进入他的内心世界,前提是他能接受我的观点。
所以,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建立在“接收者准备好了,给予者才能给予”的基础上的。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明白这个道理。比如,孩子现在不爱学习,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呢?如果你说:“你给我学,不学看我不收拾你。”那你已经违背了教育者的天条。
你无法改变别人,你只能影响别人做事的动机。
董进宇读后感(二)
——《培育优秀子女的规律》读后感
一天晚上,听妈妈给我讲过去的故事,我们那个年代,条件很艰苦,爸爸妈妈每天忙于生计忙于生活,忽略了对我们的教育,到现在为止都多多少少心存一点遗憾。读了董进宇博士书以后,深有启发。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爱是生命的阳光
董进宇博士在书里说,不管什么时候,爱,就像是生命的阳光,当不管在我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只要给父母打一个电话,什么不好的事情就都没有了。爱一直是一个支撑点。家庭,无时无刻都在教育你,父母是孩子最初的老师,也是一辈子的老师,他们教导你生活上的琐事,教你判断是非对错。许多习惯、价值观都在小时候慢慢的教导你,要有好习惯、诚实都是其中的的课程。()父母亲除了教导孩子,父母亲本身也要以身做则,这才会让孩子对你要叫他所做的事心甘情愿去做,心服口服的配合。
董进宇博士的这本书,让我感受到每个家庭都有每个家庭相处的方式,亲子之间的感觉是要如同上司和下属的关系,还是像朋友一样的关系?,做子女的一定都不希望被父母念,但在就父母方面认为,孩子一定要念要教才会懂事,但是一定吗?有的孩子你愈是念他,他只会愈反抗,这时亲子间就要好好沟通了。
董进宇博士说,给孩子做榜样,言教不如身教;谈话,争论也是一种谈话;斥责;肯定,与其称赞不如肯定。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可以得到父母亲的称赞,而不是斥责。但矛盾的事,孩子往往需要家长念才会懂得去做。
现在有许多的书籍和节目都是讨论有关亲子间的问题,往往叙说亲子间的相处摩擦,父母有父母的看法,小孩有小孩的看法,其实在亲子相处间,往往有很多答案并没有正确答案,就比喻门禁,有些家长认为10点前回家,有的家长认为下课就要回家,不同家庭对门禁的看法不同,有些孩子,对于门禁的看法更是不同,他们会认为我在外面和朋友玩,该回家时他们会回家,不用父母担心。但是父母怎嚜可能不担心?亲子间的问题随时存在着,要如何解决?要靠沟通和价值观的改变。关于这一点,董进宇博士在书里说的很明白。
亲子,既然成为亲子就要彼此看重对方,不要为小事吵架,往往父母亲都会说在我们那个时代如何如何,小孩就会说现在这时代和你们那时代不能比,没错是不能比,但有些道理的存在是不会随着时代变而改变的,比如说孩子不能顶嘴,这是最基本的,父母生你养你,还要让你来激怒他,这对他们是不公平的,他们已经教育你了,如果你不学好,辛苦的是孩子自己。父母无法帮你过你的人生,你的人生要自己负责。
就我看来,亲子教育是一门很深的课程,这一门课程是长久的并非短暂,现在的你是孩子,等到长大成为父母时,作为家长的你,也要学好这门课程,如何和孩子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和亲子教育,你不能以你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来教育现在的孩子,之前的人们不大重视家庭教育,但是现在时代在发展,人的思想也在发展,你的思维也在变化,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能过的好,也希望亲子间气氛快乐,虽然说父母亲常念孩子,但孩子们换点角度想,父母思念孩子,代表着父母爱孩子。我记得以前一篇课文里这样写这一句话,“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大家可想而知,父母对我们的爱绝对是后者,在我们小的时候我们对父母说“我爱你”是因为我们需要父母将我门抚养长大成人。在读完这本书以后,突然觉得,我们也应该对父母说“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家庭教育的本身不只是让孩子成为优秀的人,也非常注重孩子的品质。
这本书给我的启发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很多感触,时代在变,我们教育子女的观念也应该在变化。想让孩子更优秀,就得从改变自己的观念。
- 相关文章
-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