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俗风情的作文
时间:2020-11-30 19:47:19 分类:作文大全
关于民俗风情的作文(一)
海南岛讲"军话"地区较广,包括三亚市、昌江、儋州、东方、临高等县市的部分地区,人口达五十多万人。他们婚嫁的习俗独具一格,耐人寻趣。
常言道:“空口无凭,立契为证”。在旧社会这些地区以“写命书”作为青年男女结合的契约。“父母之命,媒约之言。”是男女婚姻的组合方式。男孩长到十二、三岁,父母就会请媒人说亲,以门当户对作为选偶的基本条件,以五官端正、能工善针、通情达理、孝敬父母作为选择的主要内容。媒人到女方家的话题,都是郎君人才出众、品德兼优、家境富裕、慷慨大方、美满幸福等,三番五次撮合,使女方的父母悦心相许。
然后双方父母把孩子的“命书”拿给算命先生相命,如果双方“八字”能结合则能红纸合命。男方就要选择良辰吉日,准备礼物,由媒人陪同男方父母送到女方家,摆上两桌酒表示庆贺。
订婚后,一般到了十七、八岁就要结婚,由媒人征求女方家的意见,倘无异议,就由男方择定结婚日期,备好酒肉米等礼物送到女方家,送礼多在结婚前三天之内。结婚时,女方感到自己要出嫁,为感谢父母养育之恩,一般都要哭嫁,其内容都有一定的规律,最主要的内容是不忘父母养育之恩,哥妹的手足之情,也是姑娘对家庭的留恋。这真切的哭,涕泪横流,好象一曲幽怨的悲歌。
结婚时,新郎新娘不仅要穿着全新,就连脸面头发都要修茸一番,以示辞旧迎新,对新生活的向往。在婚礼那天由童男童女各一名给新郎梳头,并念贺词说:“一梳梳下头发光;二梳梳下成对双。”念毕,在场的亲家同喊好,然后燃放鞭炮。这些军话地区结婚一般是坐牛车,迎亲的牛车要装饰一番,用木条绑起拱架,架上盖上红毛毯,搭架车蓬,车后挂一米筛,贴上“喜喜”字,拉车的牛一般要求红色的黄牛,牛角上贴上红纸,赶车的人要用“命好”的堂哥或表兄,牛车上坐有新郎新娘,另一架牛国坐陪郎陪娘。
迎亲牛车回到夫家时,要在大门口停下来,新郎欣起车的门帘,请新娘下车,夫妻双双跪在家正厅的神台下拜堂,好让祖宗承认新娘是本家的人,也算是给新娘的一种精神寄托。这天在夫家大摆酒席,请亲朋好友,三亲六戚饮酒祝贺,热闹一番,以示婚礼的隆重。新娘到夫家的第二天清早,新娘就起床烧温水,然后一盆盆分别端去请公婆、哥嫂、叔姑洗脸,当长辈洗脸时,新娘要站在一旁伺候,待洗完脸后,长辈们要给新娘一点“洪福”钱,以示新娘日后福星高照,生活美满。
关于民俗风情的作文(二)
近日与朋友聊起各地的民风,对此颇有些感慨。
我是黄河岸边的人,自从老祖宗明朝洪武年间拖家带口从山西洪洞县迁到这个地方,已历十几世、几百年了。几百年来,有些什么变化不知道,但民风的变化恐怕是很大的,与当年老祖宗从山西来时的民风已大不相同,至少变异的不象山西人了。
别的例子不说,仅举一点为证。
山里人,比如说太行山那一带的人,生产、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多年来都是靠天吃饭。()平时辛辛苦苦种一点粮食,收获之后舍不得吃,在保证仅仅是不饥饿的前提下,能省就省。因为“靠天吃饭”这种小农经济,谁也不知道明年的收获季节是不是也能有收获,所以现在节省下来,就是为了来年饥荒年月渡难关。如果第二年恰巧也丰收了,那么就先吃陈年的谷子,将今年的再留待下一个年度。以此类推,无穷无尽。这就是山里人的民风,生产的艰辛、收获的不易、对未来的不可预测,使当地人形成了节俭持家的民风。
而我们居住在黄河边的人,生活靠黄河,种粮也靠黄河。过去有句伟大的话“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这句话没错,但是还应该有句话“黄河也祸害了黄河两岸的人民”。在漫长的岁月里,黄河十年九上水,洪涝灾害不断,一旦破堤,堤内的群众真的是不如蝼蚁,且不论土地是丰收还是欠收,也不论家里保存了多少粮食、藏了多少金银珠宝,洪水一来,人的生命尚且不保,何况那些个身外之物?所以统统、一切、全部、所有都给冲得干干净净,象一张白纸等待来年“描绘最新最美的图画”。辛辛苦苦打下的粮食被洪水冲走,盖的房被洪水冲垮,赚的钱无处可用,年年如此,岁岁如此,民风又怎会没有变化?天长日久,在老百姓的心里肯定有一种想法,搞什么“扩大再生产”呀!什么都存放不住,怎么样最保险?吃到肚子里最保险,而且是早吃早沾光,晚吃都冲光,所以除了吃,就是换酒喝,吃干喝净,等洪水来了,什么也不损失。到时候共产党也不能看着老百姓饿死呀!发了救济吃的都是别人的。
民风是怎么形成的?就是因为这样的日子太久了,成为了一个地方的人共同的习俗习惯,也就逐渐形成了这方土地上的民风。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这个地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这个地区的民风。所以说,对一方土地上的民风优劣不能简单的评价,也不需要用其他地方的民风来与此地的民风相比较,没有可比性!一个人如果以简单的方法评判是非,除了说明他认识短浅以外,还可以证明他的不成熟。
民风的改变也不是没有可能,近些年小浪底等水利设施的建成,暴发洪水的机率和可能性不大了,老百姓盖的房子能保住,打下的粮食也能保住,所以民间也就慢慢的好一点,知道节省过日子了。但是从另一个观点上说,民风不是在一个短时间内形成的,改变它肯定也不会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正在改,但是得慢慢来!
- 相关文章
-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