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读书笔记

浩荡两千年读书笔记

时间:2020-11-30 01:42:15 分类:读书笔记

  浩荡两千年读书笔记

  吴晓波是著名的财经类作家,代表作有《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等,本书是他的企业史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该书结构分为三部,第一部为集权帝国的奠基期(公元前7世纪到公园588年),第二部为“世界第一”的黄金期(公园589年到1367年),第三部为超稳定的夕阳期(公园1368年到1869年),按年代表介绍了中国两千年的企业发展史(其实俺觉得应该说是工商业发展史,企业史有点微观经济学啊),正文如看历史小说,顺带考察古代工商业,真知灼见的精华其实都荟萃在12页前言中,透露了作者借古喻今的见解意图。其观点试总结如下:

  中心思想:中国企业史归根到底是一部政商博弈史。

  观点1:一个政府同另一个政府的最大不同,在于市场取代政府或政府取代市场的程度,所以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是政治学又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观点2:想要维持集权统治,必须在四方面完成制度建设,包括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模式(郡县制度),全民思想的控制模式(尊儒制度),社会精英的控制模式(科举制度),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宏观经济制度模式(国有专营制度)。

  观点3:中国人始终没有找到一个与“唯我独尊”的大一统中央集权政体相适应的,能够维持长久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历次“变法”)。

  观点4、政府为了政权稳定,全面控制了重要的生产资料之后,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经济组织,它必然有自己的利益需求,用后市的话讲就是“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必然会制度性地压抑民间工商业。

  观点5、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楚河汉界”,前者垄断上游的资源型产业,后者则控制中下游的消费生产领域。

  观点6、商人和银行家不能在受法律保护和受国家鼓励的公共事业中进行投资……政治等级能够压倒其他一切等级。

  观点7、政府与民间没有形成对等的契约关系,民间资本的积累缺乏制度性保障。政权对人民财产的剥夺带有不容置疑的正当性。

  观点8、投资资本横行,寻租现象历代不绝,财富向权力、资源和土地猛烈地聚集。

  观点9、在国有资本和权贵资本的双重重压之下,民间商人危如累卵,惶惶不可终日,出现强烈的恐惧心理和财富幻灭感,产业资本从生产型向消费型转移,经济成长从而失去创新动力。

  观点10、政府的权利太大了使富有的非统治者不能享有任何真正的安全。

  观点11、一旦中央统治的正当性和控制力出现下降之后,会迅速地往往以出乎人们预料的速度——蔓延出一股强大的无政府主义浪潮,而对之的控制,需要经历一次大的社会动荡,最终以有一次的威权专制来终结。

  观点12、一开放就搞活,一搞活就失衡,一失衡就内乱,一内乱就闭关,一闭关就落后,一落后再开放,朝代更迭,轴心不变,循环往复,无休无止。

  吴晓波的观点以震撼和犀利著称,此书虽不如前两部著作时代感强烈,但从两千年历史繁杂碎片中能准确把握中国工商业特点、掌握了历史发展的脉络,实属不易。

  掩卷深思,中国从来重农轻商,从来中央集权,在这种体制下,古代能有多少“纯粹”而非“红顶”的企业家?能有多少自主经营而非“官商”的知名企业?()至于财富被公权力觊觎、侵犯、剥夺,“富不过三代”的传统也就是寻常事了。

  和现代的凯恩斯主义政府增加投资干预经济不同,古代集权统治没有致力于改善需求,而是从打击商业活动、垄断官营和不保障财产权等方面,抑制工商业的发展。读到明清后期章节,每每扼腕叹息,向资本主义进阶的萌芽每每被扼杀在权贵经济中,中国发展机遇延迟了多少个百年啊。

  这本书读后,觉得其最大意义在于对今天的启示。当今社会,国民文化传承有其潜在惯性。政府如何端正立场摆正角色,工商业者如何与政府平等和谐相处,仍是要反复实践探索的议题。读《浩荡两千年》,主要的目的在于前世之鉴、后事之师吧。

热门文章

重点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