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大学生励志

给大学生的励志文章

时间:2022-01-06 00:00:00 分类:大学生励志

  有很多关于大学生励志的文章都是非常值得我们找来看看的,那么给大学生的励志文章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给大学生的励志文章:学历文凭的影响大么?

  对于绝大数人来说,学历是很重要的,只有胜者才配说“毫无意义”。对于一个胜者,他如果有高学历,他可以说这个学历是他胜利路上的重要垫脚石;如果他没有什么学历,他可以说“正因为他放弃大学才让他走上了胜利的道路”。

  maggie说:

  找工作时,没有文凭要用作品去砸门,有了文凭只需要敲门,费的力气不同,效果不同,结果得看真本事。

  陶宁说:

  文凭对于不同阶段的、不同工作类型的人,用处不一样。

  第一、对于绝大多数的刚毕业或者毕业几年之内的人而言,文凭应该说,很重要!因为它是职业的敲门砖。为什么呢? 因为你没有其他的资料证明自己,公司面对无数的候选人,也是无处下手的,这时候,文凭就充当了一种筛选的机制。

  不同的文凭至少代表了:一定的专业基础、一定的智商水平、一定的高中学习态度、一定的学校风气。一个公司如果愿意花大成本去大海捞针,可能对公司来说不是坏处。一个对中国教育制度,对中国人有着深刻理解的老板应该明白花些成本而不用文凭筛选人是更好的选择。

  可是对于仅仅有一个不太光鲜文凭的年轻人而言,公司没有时间和人力去在大海里捞出一个珍珠,成本太高,所以只好用文凭筛掉所有的人。有误杀,但是有效率,这是公司必须计算的。

  有的人不服气,因为有的人去了某个不太好的学校可能是当年高考没有发挥好,或者当时报考错了,或者高中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等等原因,才得到了一个二流的文凭。自认为自己实际水平还是很不错的,不应该以文凭论英雄。道理是对的,但是这毕竟是少数人。如果真的有这样的后来英雄,他也应该有其他的证明材料,例如作品、竞赛奖项、或者其他东西,而不是仅仅只有文凭,所以这类有其他证明材料的事例,不属于这个问题的范围。

  还有一个途径帮助持有不太光鲜文凭的同学,就是去实习,这个时候的要求不太高,用实习证明自己! 还有就是祈求你的师兄师姐们,如果他们已经在你的目标公司里了,请他们工作的出色一些,公司会因为他们的出色而改变对你的文凭的看法的!当然也可能相反,一些好文凭的师兄师姐的不好表现,也让很多公司关上了一些学校学生的大门,屡见不鲜。

  第二,如果已经工作了几年,尤其是时间越长,文凭就越来越不重要,因为公司主要关心你原来的工作履历,到底做了什么,有过什么结果和成就。文凭很少被问及,尤其是文凭和后来的工作完全不太相关的时候。所以,大家慎重选择自己的第一份、第二份工作非常重要:工作的行业、工种、具体的事情,基本就能决定你未来的工作轨迹了。

  第三,当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很多人会根据自己的工作内容和需要,选择再读一个学位,例如MBA、硕士, 这个时候,你可以再次选择一个你认为满意的学校,得到一个相关的文凭。因为这次不是高考,你有多次机会,可以慢慢准备,所以,第二次文凭可以给你新的起点。美国的MBA学生,大多数就是利用MBA的再次学习和文凭机会,重新选择职业的方向、地点、行业、工种。

  总之,文凭是职业选择中的重要因素,巧妙利用文凭可以改变自己的职业轨迹。文凭不仅仅只有一次机会,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理智地使用和计划它。刚毕业的,文凭更重要一点;已经有了工作经历的,就更看重你原来做过什么,和招聘的职位越相关越好。

  如果你确信你不是天才,只是一个平凡人,学历真的很重要,别再阿Q,去努力吧。也不要老拿比尔盖茨来反驳,因为他是天才,他是个例。

给大学生的励志文章:25岁董事长给大学生的18条忠告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作者以一个同龄人,过来人的身份全面论述了学习,考研,就业,创业等多个方面的问题,观点新颖而深刻,大胆而理性.下面只是总结的18条精华语录。强烈建议大家到图书馆看看此书。

  附:作者简介

  覃彪喜,20xx年毕业于中南大学(原中南工业大学);先后担任大学教师、房地产策划师、IT项目经理,现任深圳市鸿儒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

  1.一定要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想。一个经过独立思考而坚持错误观点的人比一个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确观点的人更值得肯定。不要成为灌输教育的牺牲品。

  2.仕途,商界,学术。大致说来,每个人都注定要走上三条道路中的某一条。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不妨以此作为思考的出发点。根据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来塑造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只有知道自己以后要做什么,才能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

  3.专业无冷热,学校无高低。没有哪个用人单位会认为你代表了你的学校或者你的专业。千万不要因为你是名牌大学或者热门专业而沾沾自喜,也大可不必因为你的学校不好或者专业冷门而自卑。

  4.千招会,不如一招熟。十个百分之十并不是百分之百,而是零。如果你有十项工作每项都会做百分之十,那么,在用人单位眼中,你什么都不会。所以,你必须要让自己具备核心竞争力。“通才”只有在“专才”的基础上才有意义。

  5.不逃课的学生不是好学生。什么课都不逃,跟什么课都逃掉没什么两样。一定要掌握学习的主动性,不要像读中学一样被老师牵着鼻子走。逃课没有错,但是不要逃错课。同时,既要逃课,又要让老师给高分。

  6.一定要学会理财。对于贫困生来说,首先要做的不是挣钱,而是省钱。很多大学生读书的时候一掷千金,可是,毕业以后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够交半个月的房租。

  7.大部分女生将电脑当成了影碟机,大部分男生将电脑当成了游戏机。大学生要掌握必要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但是,很多时候电脑会成为浪费时间的堂而皇之的借口。有电脑的大学生非常多,可是,这中间很多人可能大学毕业的时候还不会Excel,不会做一个像样的PPT。

  8.做事不如做人,人脉决定成败。一个人有多少钱并不是指他拥有多少钱的所有权,而是指他拥有多少钱的使用权。一个人具备多少能力,不只是说他一个人的时候能做什么,还包括他能通过别人做什么。一个人赚的钱,12.5%是靠自身的知识,87.5%则来自人脉关系。三十岁以前靠专业赚钱,三十岁以后拿人脉赚钱。所以,请好好珍惜大学期间建立起来的人脉关系。这几年你认识的朋友可能会是你毕业以后最可宝贵的财富。

  9.互联网固然威力无穷,但是,如果你沉迷于网络聊天,或者沉迷于网络游戏,浪费的金钱倒是可以弥补,荒废的青春就无可追寻了。轻舞飞扬已经红颜薄命了,而痞子蔡却继续跟别的女孩发生着一次又一次的亲密接触。对于很多大学生而言,网吧就是一个血淋淋的黑洞。

  10.爱情是不期而至的,可以期待,但不可以制造。花开堪折方须折,莫让鲜花败残枝。一个有一万块钱的人为你花掉一百元,你只占了他的百分之一;而一个只有十块钱的人为你花掉十块,你就成了他的全部。

  11.研究生扩招的速度是30%,也就意味着硕士学历贬值的速度是30%。千万不要以为考研究生就是积极进取的表现。对于很多人而言,考研不过是一种消极逃避的方式罢了。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读研究生纯粹是浪费时间浪费金钱,立志从事科研、学术的人及其他少数人除外。

  12.不要一门心思想着出国,更加不要迷信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削尖脑袋记GRE词汇很可能是一件非常愚蠢也非常可悲的事情。既然全世界的公司都想到中国的市场上来瓜分蛋糕,为什么中国人还要一门心思到国外去留学然后给外国人打工?

  13.人才市场就是一个地雷阵。通过多种方式求职固然没有错,但是千万不要饥不择食。只要用人单位一说要你交钱,你掉头就走便是了。

  14.求职简历必须突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求职的时候大可不必像严守一那样“有一说一”,必要的时候恰到好处地说一些谎言是非常有用的。一份求职简历只要用一张A4纸做个表格就足够了。很多女生的求职简历就像是写真集,不但浪费钱,而且对求职毫无用处。面试其实是有规律的,每次面试的时候只要背标准答案就行了……

  15.垃圾是放错位置的人才。所以,在找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放到那个让你成为人才而不是垃圾的职位上。当然,前提是你要知道自己究竟想做什么、究竟适合做什么。世界上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有太多的年轻人从来没有发现自己真正想做什么。骑驴找马固然没错,可是,并非随便找一头驴就能找到千里马。所以,一定要重视第一份工作。

  16.大公司是做人,小公司是做事。进入公司工作以后,必须尽快融入写字楼政治。职员能否得到提升,很大程度不在于是否努力,而在于老板对你的赏识程度。在写字楼的政治斗争中,一定要学会自我保护。(具体技巧就不多说了,书中每一条都说得非常具体)

  17.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一定要有创业的勇气和魄力。如果你一只满足于给别人打工,那么,不管你工资多高,永远都只能是一个可怜的穷光蛋。就算月薪2万,在深圳上海那种地方,一年的存款还买不来一个小小的洗手间。

  18.大学期间一定要多去图书馆多去自习室。很多书你现在不读,一辈子就再也没有机会去读了。虽然不是每本书看了都一定有用,但是,因为你不知道究竟哪本书以后会有用,所以只好多看书,并且抛弃那些过于功利的想法。尽管每次网到鱼的不过是一个网眼,但要想捕到鱼,就必须要编织一张网。

给大学生的励志文章:求职从大一开始

  ——为什么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要想取得成功,首要的是注重战略、找对发展方向。只有在朝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前提下,细节才有意义。管理企业如此,大学生规划人生亦如此。让韦小宝去走郭靖的路,或者让郭靖去走韦小宝的路,任凭他们如何注重细节,都不可能取得成功。同样的,如果一个大学生不能战略性地把握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不管他端坐在图书馆自习是多么投入,不管他参加社团活动是多么积极,到头来很可能是南辕北辙的无用功。

  材成才,才生财。每个大学生都是可塑之“材”,但必须通过大学期间的“塑”方能成为用人单位眼中具备使用价值的人“才”,方能在毕业后利用自己的“才”能、“才”华为社会、为企业、为家人创造“财”富。“去木取贝”,这是每个大学生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玉不琢,不成器;如果拿着一块玉璞却不知道要刻成什么模样,一会儿试图雕成龙,一会儿又试图琢成凤,最终也没法成器的。把玉琢成什么样的器,把可塑之材塑成什么类型的才,这就是职业生涯规划。

  有些大学生平时懵懵懂懂过日子,毕业求职的时候临时抱佛脚,买了一摞求职技巧、面试宝典之类的书回来看,这种投机取巧的做法实在是很傻很天真。造成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社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求职技巧无关。求职技巧固然重要,但是,细节不能决定成败。一个玉匠如果在琢玉的时候没有想好要做成什么样子,就算雕琢技法娴熟至极也是徒劳的;一个大学生如果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没有像样的核心竞争力,就算把书上所有的求职技巧都烂熟于胸也逃脱不了吃闭门羹的下场。

  近年来,“职业生涯规划”日益成为一个时髦的词语,有关于此的各种理论层出不穷。我并不是什么教授、学者,对于大学生来说,我不过是一名在企业界摸爬滚打了几年的过来人。所以,我大可不必“猪八戒戴眼镜”,邯郸学步地将自己打扮成理论专家,喋喋不休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原则、特点、历史渊源和阶级本质。在我看来,传说中的职业生涯规划远没有那么高深莫测。

  人生是不是可以设计?职业生涯是不是可以像计算机编程一样预先规划?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有些人认为没有规划的人生终将一事无成,所以应该尽早做好全面而细致的职业规划;还有些人认为计划赶不上变化,人生往往会因为一些无法预料的偶然性因素而发生重大的转折,所以人生是没法设计的。当我在一些高校做讲座谈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就陆续有过多名大学生向我提出了这样的质疑。

  诚然,我们生命中的很多东西确实是无法设计的。无论是汶川地震那样的天灾还是9.11那样的人祸,都彻底改变了无数人的人生,而这样的情形起初又有谁能预料呢?

  职业规划其实就是从多个发展方向中选择一个走下去,而生命是不可以重来的,所以我们无法用实证的方法去论证究竟哪个方向更好。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不可能沿着一条路走完以后再回到起点去走另外一条路。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一书中写道:“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这似乎进一步论证了“人生无法设计”这一命题,因为我们就算沿着规划好的职业生涯发展下去,也没法用直观的、实证的方法论证这种规划究竟是不是最好的。

  然而,因为生命充满偶然性而陷入不可知论的泥淖,因为生命不能重复而抹煞了选择的价值,实在是对人生极大的不负责任。未来确实有很多不可知的事情,但有很多是可以确定的。大学生要修满学分才能顺利毕业,毕业后必须走上某个特定的工作岗位,明年的司法考试还将如期接受报名,导游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依然是进入旅游业的重要筹码……

  所有这些事情都是可以预期的,就好比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冬去春来、月落日出。既然有这么多可以预期、可以把握的事情,为什么不能够基于这样一种预期而设计自己的将来呢?人生固然无常,可如果我们把握好了那些可以把握的,不就足够了吗?

  假设有个人来到某个路口,有一条路通往公园,有一条路通往百货商场,他有三个选择:

  第一,他可以了解每条路究竟去什么地方,他可以选择沿着第一条路去公园里散步,也可以选择第二条路去商场里购物;

  第二,他可以不关心每条路到底通往什么地方,随便挑一条路走下去;

  第三,当然,他还可以不做选择,一直站在路口,哪里都不去了。

  在第一种情形下,他的选择其实存在两个方面的风险:

  第一,在去目的地的路上遇到交通管制之类的客观原因而去不成了;

  第二,在去目的地的途中,或者是到了目的地以后,主观意志发生了改变,更想去另外一个地方了。

  不管选择走哪条路,第一个风险都是存在的,我们如果为了一个不想去的地方而冒险,何不为了自己想去的地方而冒险呢?至于第二个风险,其实是一种概率。继续喜欢原本喜欢的东西,其概率显然高于喜欢一个原本不那么喜欢的东西。两害相权取其轻,我们又何必因为一个较小的风险而选择一个较大的风险呢?

  可惜的是,有很多大学生就因为这两个方面的风险而宁愿做后面两种选择,要么随波逐流,不去考虑毕业以后究竟想做什么,也不关心自己所走的路究竟能通往何处,大学四年忙忙碌碌,到头来却碌碌无为;要么不思进取,浑浑噩噩地过日子,用睡懒觉、玩网游的方式度过大学四年。

  金末学者王若虚谈论文法的时候提出了这样一个原则:“定体则无,大体须有”。我觉得将这八个字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是再贴切不过的了。

  一方面,职业生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间充满了无数的变数,职业规划自然也就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所以“定体则无”,大学生没必要将职业规划做得过于深入、细致。事实上,让一个大学生完全想好毕业以后去哪座城市、哪个行业、哪类企业从事哪个具体的职位,这也是不现实的。

  另一方面,大学生又应该“大体须有”,对职业生涯做一个大概的、轮廓性的规划,知道自己究竟喜欢从事哪方面的工作,找出一个大的方向来,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社会实践都沿着这样一个方向展开。

热门文章

重点栏目推荐